为什么你总是不快乐?因为我们是天生的烦恼主义者,这是人类的天性之一。
想一想,一天本来过得好好的,但上司的一句批评,客户的一句抱怨,熊孩子老师的一条消息,就让全天的心情蒙上一层阴影。再想一想,家里的娃带回各科考试的成绩,语文数学都优秀,唯有英语有些不尽如意,我们的注意力是不是立刻就被英语的分数吸引,追问原因,叹气失望。
这些场景都很熟悉,其实细想一下,这些“不好的事情”只占全天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情的几十分之一,为什么它就能如此霸道地占据我们的意识?——因为我们的基因里有一种叫做“负面偏好”的东西。它会使我们更多地关注负面信息,不自觉地忽略大多数正面、美好的事情。如果我们缺乏“主动觉知”的能力,就会在这种基因的操控下“身处美好中,却活在烦恼里”。
除了“负面偏好”,还有一种叫做“幸福适应”的东西也刻在我们的基因里。所谓的“幸福适应”是指,当遇上了一件让人快乐、感觉幸福的事情,我们确实会开心一段时间,但很快就会回到原来的幸福基准线。举个例子:中了彩票大奖的人,中奖带来的快乐感受仅仅只能维持3个月。科学家发现3个月后,彩票中奖的人并不会比没中奖的人感觉更快乐。
因为大脑是一个极强的“适应器”,让我们感到幸福、快乐的事物就是一种刺激,当刺激出现时,神经细胞会产生强烈反应,但这种反应不会一直持续,神经细胞会逐渐“习惯”,适应过后,刺激会趋于缓和。所以幸福感、快乐的感受就会慢慢消失,直到出现新的刺激。
我们无法将“负面偏好”和“幸福适应”从基因中剔除,但了解它们后就可以“对症下药”。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一直建议大家每天晚上写下当天的“三件好事”。这是一种对大脑进行“调频”的方法。用刻意练习的方式锻炼自己多将注意力放在积极、正面的事情上。我坚持“三件好事”已经有一年多,刚开始也会 “冥思苦想”今天有什么好事发生。但因为这一个小动作,慢慢地在平时的生活中遇上些微好事的时候,脑子就会蹦出“这个晚上得写下来”的念头。
当遇上烦恼的时候,想一想,从数量的角度来看,烦心之事在一天或一生中总是少数,不要让它遮挡住众多美好。当身处平淡时,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如果失去现有的东西会怎么样?”这会帮助我们意识到我们已经拥有了很多。
总被烦心事包围,看不到自身幸福的人就像生活在水中却看不见水的鱼一样。所以,想要变得快乐,就要成为那条能看见水的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