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迎面坐着一位形态佝偻已是风烛残年的老人,他静静的点上一根烟,吞云吐雾中低头沉思,随即目光深沉地看着前方,呷上一口茶,娓娓道来一段不为人知的老故事。
陈村是一个不是很大的行政村,邵村更是其中一个人口和规模都不是很大的自然村。老人说,他这辈子和邵中机埠打了大半辈子交道,临了还是想把那些故事说给我们小一辈的听。
许多年前和他一起调度机埠工作的还有其他八位同志,只是只有他在邵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很多人看来,机埠都仅仅是用来灌溉庄稼、泄洪抗旱的农村水利基站。老人说,他们还有另一个身份,就是守埠人。
有水的地方就有埠,而埠是靠岸指明的码头。相传很多年前,邵村及边缘大大小小的河流都串联在一起,村民出行多是坐船摆渡,不像今日水域越来越少,大小支流十不存八,都成了农村宅基地。而他们守埠人的身份就是从大概清朝的时候传下来的。

<说明:本故事中的地名及机埠名称根据实际情况有所改动;本故事情节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另外此文中图片纯粹搭配场景,如有误用,请见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