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也分享了时间黑洞的内容,那个可以获得海量信息的手机,确实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
而在手机这个平台之上,还有一类软件,他们可以让天南海北的人汇聚一起,也可以让认识的老友在网络重逢,更可以让不曾相识的人们交流分享,通过一个网络,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分享信息分享生活,在网络的海洋中汲取信息流。
按理说,网络社交的出现是一件好事。它拉长了学习的长度,也拓展了信息的宽度,让更多的人对一件事情发表看法,也在查阅他人看法的时候反省和提醒自己。同时,它也提升了人们对某一方向的专精挖掘,因为社会认同感的原因,使得发言的人都在对自己的言论精益求精。
可网络社交也滋生了一些不好的现象,部分人痴迷其中不能自拔,忘却了身边人,忘记了身边事,甚至还有人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其中,只为博美人一笑。大有烽火戏诸侯的感觉,可惜你不是王,对方也不是倾国倾城的美人褒姒。也有人陷入网络文字中,给自己设置了多重陷阱,不能自拔。离开网络,发现现实太遥远,又回到网络中称王称霸,大杀四方。
对于网络社交这个事情,有的人说好,也有人说不好。就如当年史玉柱的网游一样,有人欢喜有人愁啊。
新生事物的出现,本来就没有对错之分。对也好,错也罢,不过是不同的人群赋予了它不同的含义罢了。为什么被赋予,很简单,是因为人们发现了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用赋予的内容作为引导,希望更多人远离它。可殊不知,这样偏偏让更多人充满了好奇,但好奇害死了猫,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又陷入其中。
那我们不禁要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赋予不好的意义呢?是什么原因致使很多人这样去做呢?
我们以朋友圈的内容举例,因为使用的人多所以方便大家引起共识啊。从生物学角度出发,人们对于自己的内容点赞比别人多更开心,反之内心嫉妒不爽,但也有无所谓多少的人存在啊,万事不绝对。这样的行为就会过度刺激杏仁体,就会让我们的神经变得越来越敏感,严重的时候可能造成疑神疑鬼。同时,在大脑中,负责记忆、语言、运动和情绪的区域也会慢慢缩小,远低于常人。
这样就促使我们对控制力和认知能力掌控下降,让我们逐渐陷入没有认知判断的错觉,以及没有自控力的单纯依赖,而且大脑还习惯的提取重复出现的内容作为首选答案,如此以来就陷入了一个认知控制乏力的死循环。这样,就会让我们越来越陷入和痴迷于网络社交之中。
细思极恐啊,仔细想想我们都有可能变成那样的死循环中的一个,是不是很后怕呢?其实,我也害怕。我也想如何逃离这个网络社交的,我甚至还觉得不用朋友圈,不发微博,是不是我就可以远离网络社交,最后远离手机。后来,我经过实际验证,我发现这个想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存在就有他存在的理由,网络社交的出现本就是时代更新的产物。它有它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意义,我们只是一个使用者。就如同武器一样,在军人手里那是保家卫国,但在歹人手里那是杀人凶器。武器没有错,错在使用者。所以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网络社交没有错,错在我们没有更好的控制自己。
就如同现在很多家长说,孩子拿手机时间太长了,玩游戏,刷微博,看朋友圈。他能不看吗?老师作业留在微信群,课件发到QQ群,开会转到钉钉群,如果不盯着这些软件,他们可能承受更多老师的责骂?家长不也是一样吗?孩子也压抑,他们也有不开心啊。怎么办和家长说,可能又是一顿责骂吧。所以他们选择了网络社交这个平台,可以倾诉心声,还有人点赞回复,还有同仇敌忾的一起声讨。或者,他们在游戏中肆意屠杀,只为宣泄内心那些不平衡的怨念。
我们连他们为什么沉迷都不知道,就张口批评他们,是不是我们很不理智,错的离谱呢?
如果我们可以多关心他们,成为他们的支柱和保障,给予陪伴和支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是不是他们也会不再沉迷网络呢?他们是不是可以更合理的去对待这个网络社交,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和价值呢?
写到此处,我不禁想笑骂一句,你这该死的网络社交,还真是讨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