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杂家杂谭
沿着海岸往东去(理性乐观派)

沿着海岸往东去(理性乐观派)

作者: 161f09651b9e | 来源:发表于2018-06-21 06:09 被阅读177次

      以物易物是改变世界的奥妙所在。套用H.G威尔斯的话来说:“我们彻底抛弃了自己的营地,上了路。”在大约8万年前,现代智人征服了非洲的大部分地区,而且并未止步于此。基因讲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除了非洲后裔,全世界所有人的线粒体和Y染色体中的DNA变异模式都说明,在大约65000年前,或者更近一些时候,一群人,为数大概只有几百个,离开了非洲。他们可能跨过了红海狭窄的南端,那儿的海峡要比现在要窄 的多,之后,他们散布了在阿拉伯的南海岸,跳过了基本上干旱的波斯湾,围着印度转了一圈,之后重新进入斯里兰卡,逐渐向下穿过缅甸,马来亚,顺着“一他”大陆的海岸线,来到了靠近巴厘岛附近的一处海峡。但他们还不罢休。大约在45000年前,他们划着独木舟或木筏,跨越了至少8条海峡,最大的一条至少也有40英里宽,穿过了一片群岛,来到了撒赫尔大陆的土地上。

      这一从非洲到澳大利亚的伟大运动,不是迁徙,而是扩张。原先结成队伍的人在海岸线上靠椰子、哈力、海龟、鱼和飞鸟为食,身体变胖了,人数增多了,于是他们又派出先遣队朝着东面寻找新营地,有时候,新移民不得不深入腹地,或是乘着独木舟,跳过别人已经占据的海岸线。

    、  一路上,他们留下了一些以狩猎采集为生的部落后裔,一些后裔延续到今天,基因都未曾和其他族裔混杂过。在马来半岛,有个叫“奥朗阿斯利”的丛林狩猎采集部落,他们的样子很像“小黑人”,果然,他们的线粒体基因是从60000年前的非洲族裔分支而来。在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遗传学同样讲述了一个毫不含糊的故事:当地土著民族在第一波迁徙过后,就一直孤立隔绝地生活在此。最不寻常的要数安达曼群岛的土著人,他们有着黑色皮肤和蜷曲的头发,说一种和任何地方都毫不相关的语言。65000年前,他们的祖先和全世界其他人类的祖先分道扬镳,而这部分土著人的Y染色体和线粒体基因,就来自前者。至少,大安达曼岛上的伽罗瓦部落完全就是这样。附近北森缇娜岛上的北森缇娜人不愿意捐血---至少不愿意捐自己的。在这个至今仍然拒绝跟外界“接触”的狩猎采集部落,长得很好看的人---强装,苗条、健美、全身赤裸,只有腰上围着一小条植物制成的带子---往往用如大雨般洒下的利箭迎接来访者。祝他们好运。

      要抵达安达曼群岛和撒赫尔大陆,65000年前的移民们肯定是技艺纯熟的划船手。20世纪90年代初,非洲出生的动物学家乔纳森。金登最先提出,不少非洲人、澳大利亚土著,梅拉尼娅西人以及亚洲人暗示他们过去都曾航海过。对非洲大草原上的狩猎采集部落而言,纯黑的皮肤并不必要,可瓦桑人和皮格密人的皮肤相对就较为苍白,正好证实了这一点。但要是裸露在礁石上,海滩上,或者捕鱼的木筏里,最大限度的防晒就很有必要了。金登把这部分人叫做“班达。斯特兰洛帕”,并相信他们是从亚洲回过头来征服了非洲,而不是反过来,但他早在基因遗传证据确认之前,就认为存在一个基本上靠航海为生的旧石器时代的种族。

      人类顺着亚洲海岸的这一重大扩张,目前留下的考古学遗迹几乎近无,这是因为,当时的海岸线现在沉到了水下200英尺。那是一个凉爽干燥的时期,高纬度的地方覆盖着广阔的冰层,山脉上全是大型冰川。大陆内部的很多地区干燥、多风而寒冷,并不适合居住,但低洼的海岸线上却点缀者淡水绿洲。海平面低,不光令更多泉水露出地表,还增加了低下含水层的压力,迫使它们在海岸线附近排水减压。顺着亚洲的整个海岸线,海岸流浪者时不时地会发现新鲜的淡水喷涌而出,汇成小溪蜿蜒流入大海。如果你足够心灵手巧,还能在海岸线上找到丰富的食物,哪怕是荒芜的海滩也不例外。所以,坚守海滩合情合理。

        DNA证据证明,这些海岸流浪者到了印度以后,显然没隔多久就最终迁徙到了内陆,因为在40000年前,“现代”人从西面进入了欧洲,从东面进入了现在中国所在的地理区域。他们放弃了拥挤的海岸,恢复了原来靠打猎,采集果实和根茎为生的非洲做法。之后,他们又缓缓地往北迁徙到了长毛象、野马和犀牛尚香的干草原,变得对打猎更为倚重。很快,他们碰到了自己的远方表亲,直立人的另一系后裔---尼安德特人,二者在50万年前曾有过共同的祖先。双方曾经走的很近,以至于现代智人把尼安德特人身上的虱子都招惹到了自己身上,还通过杂交繁殖,获得了表亲们的一部分基因。但他们还是无情地霸占了欧亚直立人的地盘,直到大约28000年前,尼安德特人的最后一个幸存者仰面朝天地死在了直布罗陀海峡。又过了15000年,一部分现代智人从亚洲东北部涌进了美洲。

      他们不光擅长赶尽杀绝自己的远方表亲,对猎物也是一样。这种事情,从前的原始人种一直没有掌握好。最早的洞穴绘画艺术家,在32000年前的法国南部小伟洞穴岩壁上绘画的那位,对犀牛极为着迷。更近期的一位画家,15000年之后在拉斯科绘画,描绘的对象主要变成了野牛、公牛和马---因为那时候,犀牛在欧洲基本上已经灭绝了。起初,地中海附近的现代智人主要依靠捕猎大型哺乳动物来获得肉食。他们只吃动作迟缓的小动物,比方说,陆龟和冒呗就很受欢迎。可渐渐地,从中东地区开始,他们把注意力转向了更小的动物,尤其是繁殖迅速的物种,比如野兔,鹧鸪,和小型羚羊。他们逐渐不再吃陆龟了。在以色列,土耳其和意呆利的遗址,考古记录也讲述了同样的故事。

        玛丽。斯蒂娜和史提芬。库恩说,出现这种转变的原因,在于人口密度增长太快,繁殖速度慢的猎物,如陆龟、马匹和大象等,供应不上了。只有繁殖速度快的各类兔子和鹧鸪,有一段时期的羚羊和鹿,才能承受得了这样沉重的狩猎压力。15000年前,这一 速度变得更快了,大型动物和陆龟从地中海人的菜谱里彻底消失了,因为人类的围猎活动已经把它们赶到了灭绝的边缘。

       掠食动物完全把猎物消灭干净,这种情况其实是很罕见的。碰上猎物匮乏的时期,直立人和其他肉食动物一样,会出现人口减少,反过来,这就把猎物们从灭绝的边缘拯救了回来,之后直立人的数量再随着时间慢慢恢复元气。可这一回新出现的人则通过创新,走出了困境---他们可以调整自己的生态环境,继续发展壮大,直到把原来的猎物消灭得一干二净。人类在亚洲平原上吃掉最后一头猛犸象的时候,大概觉得这是碰到了难得的美味,从平常的野兔和羚羊上换个口味。随着现代智人改变策略,捕捉个头小,行动迅速的猎物,他们开始设计更好用的武器,反过来更好的武器又帮助他们在人口密度更大的条件下更大的条件下生存下来,当然,代价是更多种行动缓慢的大型动物走向了灭绝。随着大型猎物走向灭绝,捕猎对象变成了小型猎物---新型非洲人每扩张到一个地方,都是以这种模式为特征的。澳大利亚几乎所有的大型动物,从双门齿兽到巨型袋鼠,在人类到来之后就很快灭绝了。在美洲,人类的到来,跟大量繁殖速度缓慢的大型野兽突然灭绝恰好在同一时期。再后来,马达加斯加和新西兰大型动物的大规模灭绝,也是在人类殖民之后不久的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沿着海岸往东去(理性乐观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lwf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