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中学生遭遇烟头烫手、嘴巴被塞钢管、胡须被烧等“校园霸凌事件”,前后共211余天,被家长发现时已患有中度抑郁症与焦虑。——这是发生在山西祁县职业中学的一个真实事件。
就在昨天中午14点,一位自称是山西祁县职业中学学生发文称:
这是当事人的姐姐替发的帖子:
又是一起未成年人恶性校园霸凌事件。
校园霸凌这个词,想必很多人在小的时候对它都是十分模糊的。
但现如今,随着各种校园暴力事件的频发,也渐渐引起了广大人们的关注。
▲《悲伤逆流成河》比如今年1月份的#甘肃女孩受伤事件#,那一位8岁的小女孩,揪疼了全国网友的心。
小姑娘在学校被打,导致下体大量出血被送往医院,但最后得出的诊断是即便治好了也可能会导致将来无法生育。
在人们纷纷揪心事件始末究竟几何的时候,官方介入调查,得出的结果却令人在感到惊讶时又不免有些无奈。
一起又一起的未成年人校园霸凌事件,无法给予处罚的未成年人,却给受害者留下了无法恢复的身体和心理创伤。
02
处于青春期或是准备进入青春的孩子是极“危险”的。他们具有了一定的伤害能力,他们还不懂道理,不懂共情,更不害怕法。
他们处在荷尔蒙旺盛的暴躁期,又是第一次尝试探索近似成人的完整小社会——霸凌,就成了一个常见现象。
▲《悲伤逆流成河》从近年频发的校园恶性霸凌新闻报道中, 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霸凌事件的共性:
一、受害者为什么会遭到被霸凌?
根据2017年《校园暴力和欺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霸凌事件中的受害者,大多数都是因为他们看起来好欺负。
家境贫寒、文化差异、外形外貌都是欺凌的重要催化。而每年,全球约有2.46亿学生,因受欺凌而痛苦。
二、霸凌,是弱者寻找存在感的游戏。
霸凌者通常都是些普通人,多是因为一时兴起,觉得自己成为“大佬”很威风的感觉。但往往事到临头,真要动手欺负人时,施害者也会觉得自己行为不对,但会因为自尊心之类好强心理,更架不住同伴在旁边看,尤其当感觉到欺负对象害怕时,施害者就会越得寸进尺。
▲《悲伤逆流成河》三、霸凌本质——不是个人犯罪,而是群体行为。
什么叫群体行为?
它是多方的施害。其中包括那些并没有真正想参与其中的人,身边人的议论,忽视问题的学校,不以为然的家长,围观的“沉默的大多数”,法律的不完善。
所以真正击垮受害者的,或者说校园暴力的真正痛点,是当单方的施害发生的时候,以上的这些东西的缺席。
▲《悲伤逆流成河》至少我们可以在最近几年的多次校园暴力案例中窥见,很大比例的爆发都是因为以上任何一方没有声援,帮助,反制,惩罚。
海豚学院作为曾接受过10000小时的亲子心理咨询案例,我们很清楚在施害发生的那一刻,最痛的不是生理性的伤口,也不是心理的羞耻;而是没有人理解你、帮你的无助感。
▲《悲伤逆流成河》用那一句已经快被用烂了的话说就是:雪崩发生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曾经看到过一个帖子《我以为自己会是被霸凌者,却不料自己却是那个可憎的霸凌者!》里,说到了她曾欺凌同学的经历:
上图出现过的人并没有对同学造成身体上的伤害,但她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把无辜同学竖立在了“圈子”外,圈外人就必须承受你的讨厌、玩笑、模仿。
可他为什么要承受这些?就只因为他不是和你一样?
▲《悲伤逆流成河》在《悲伤逆流成河》上映时,我曾看到过网友写的一段话:
看似干干净净,但是我知道,我的心里早已有一层洗不掉的淤泥外壳了。
我是犯过错误的人,我一直在想如果当时我鼓起勇气走上前去,如果我不随大流说出那句话,生活会不会就截然不同呢,她是不是会比现在更开心呢?而我是不是能笑得更纯粹一些呢?
不能,什么都改变不了,但生活好在总会有新的孩子出生。
03
我们本不该让纯粹的学校变得如此不堪。
曾有一位老教师悲伤的说,如今的校园霸凌可能已经管不住了。
是啊,管不住了。现在孩子们的思想过早成熟,对任何事的探索和模仿都比以前的我们要大胆。
▲《悲伤逆流成河》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教授曾在接受采访时说:
“我在做少年犯访谈的时候,好多少年犯自己知道,14岁之前要大干一场,16岁之前你也可以干,但是到16岁之后就要收敛点。
如果不知法,咱们可以加强法制方面的教育,可他们如果因为知法而去犯法。这个才是最恐惧的。
对于霸凌这个问题,一一老师曾和家长分享过他的观点:“孩子要有不伤人的教养,但也有不被伤害的气场!”
首先,我们要教会孩子,面对霸凌,永远不要忍耐不要懦弱,忍耐不会带来任何改变,只有奋起反抗才是出路!
怎么样养成不被伤害的气场?
海豚学院《觉醒特训营》主旨让青少年懂得需承担的社会责任,明白自身存在价值。
营造现实社交在孩子之间发生纠纷时,及时介入,让孩子学会反思, 并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孩子们将在“觉醒训练营”里化身小小营员
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直观性的夏令营交流活动
更深刻地懂得在社会中需承担的责任
如何正确看待青春期
关注wei.xin:海豚世界,发送“夏令营”即可预约报名,也可以免费咨询评估哦,也可以免费在线咨询哦
04
在教会孩子反抗施暴者的同时,也要警惕自己成为施暴者。
一一老师说,犯罪心理问题,很多时候源于人的早期。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大多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促成校园暴行的家庭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家庭教育的失败
在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对子女人格形成的影响尤为重大。
有人曾把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分为最失败的三个类型,即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
在专制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一般较高,且倾向于采取“棍棒式的强制”,来督促子女成材。
结果子女耳濡目染的是父母的暴力行为,不知不觉中沾染了“暴习”,遇事即想到用暴力解决。在此,家长的反面“熏陶”增强了子女在校实施暴行的可能。
在溺爱型家庭中,父母往往对子女有着过分的保护欲望,对其百依百顺,袒护放纵。
曾经有一个调查,当问及一些小学生遇到被同学打时作何反应,有45 %的孩子毫不犹豫地回答“打他”,因为他们从上幼儿园起家长就向他们灌输不能吃亏,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的观念。
因此,家庭过分的溺爱也容易养成子女的暴力倾向,进而发展为实施校园暴行。
在放任型家庭中,父母的期望值一般较低,或者期望虽高而子女无法达到,令其丧失了管教的信心,于是在强迫命令的同时,多对子女放任自流。
这种态度极易使子女变得自暴自弃、放荡不羁,形成攻击性人格。另外,父母本身有暴力犯罪行为劣迹的,子女实施校园暴力行为的几率更大。
☉家庭结构的缺陷
家庭结构上的缺陷,通常是指婚姻关系不完整,如丧偶、离婚、夫妻分居、父母双亡等情况。
在这种失衡的家庭中,父母与子女间的亲密度是较低的,而父母之间或者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度则较高。
由此,一方面子女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易情绪不稳,缺少同情心,容易具有反社会倾向;另一方面,因家庭关系紧张,父母的感情危机、家庭暴力等常常表露出来,子女的人格和行为极易发生扭曲。
特别是现在孩子学习压力很大,所以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只要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就行,其他统统不用管。所以有些孩子到高中,甚至大学,都不用为什么事负责任,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就很难有共情的能力、理解别人的能力,也就很容易成为“自私”的人。
怎么样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呢?
其实,这种教育很小就可以开始了。
海豚学院的《感统强化营》,会通过对孩子的感统教育,强化孩子注意力,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大脑运动能力,社交能力等。
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直观性的夏令营交流活动
调整和改善脑处理感觉资讯
正确及时地帮助孩子发展感觉统合能力
关注wei.xin:海豚世界,发送“夏令营”即可预约报名,也可以免费咨询评估哦,也可以免费在线咨询哦
05
作为父母,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孩子。
海豚君曾看过一则故事:
一个在急诊室工作的护士妈妈,接到学校的电话,说女儿在学校打了人,这位妈妈匆匆忙忙赶到学校。
原来,因为有男生弹了她女儿的内衣带,女儿向老师求助,老师却觉得这是同学间的打闹很正常,让女儿不要在意。女儿忍无可忍,便朝男生脸上打了两拳。
但在校长、教导主任和老师的描述中,侧重点都在说她女儿把男生打伤了,是她女儿太过分。
这位妈妈反问道:“所以你们叫我过来,是想问我是否要以性骚扰罪起诉这个男同学,并且以管理失当的原因起诉学校吗?”
之后转向那位男老师说:如果你觉得弹内衣是件有趣的事,那你现在去弹一下教导主任的,看看她会怎样?”
“她打人是出于自卫,因为那个孩子对她进行了性骚扰。她已经求助过了,但是老师并没有帮她,她只能靠自己还击,你们还希望她怎么做?”
“我希望这种事再也不要发生了。不仅是不要发生在我女儿身上,也不要发生在任何一个女生身上。”
最后,这位妈妈把事情上诉到校董事会,他们保证会严肃处理此事,女儿也调到了别的班。
父母是孩子面对不公正待遇时最大的安全感来源。
父母要做的,是当霸凌来临之前,告诉孩子有反抗暴力的意识;当霸凌发生之后,坚定地相信孩子;让他们在最脆弱无助的时候,有可以依靠的力量。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END-
*来源: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海豚世界”,id:dolphinsworld。这里百万妈妈的共同成长社群,提供众多妈妈自我提升干货(情感婚姻、育儿等),定期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并聚集众多优秀美妈一起交流学习,最有趣有料的线上和线下活动,等你来!
一 一老师,三亲教育体系创建者、创新心灵教育实践者,国家高级家庭教育导师、心理咨询导师,帮助众多妈妈度过生完孩子那艰苦的几年,陪伴共同成长,我们的宏愿:让每个家庭笑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