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敬畏心?
敬畏心是指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保持的一种尊重、畏惧的态度。这种“敬”是对事物发自内心的尊重;“畏”是对自身行为的一种警示和自省。
敬畏,是人类童年时期萌发的一种基本情感。事实证明:有敬畏心的孩子比较容易遵守规则,听师长的话,对人恭敬,理性正直,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父母懂得培养孩子的敬畏心,是孩子一生的福气。
当孩子从小知道,他并不是世界的中心,还有很多东西无比宏大时;当他明白天地万物,不仅自己年幼无知,就是再有学问的人,也不是全知万能时,他就会懂得保持谦逊、勤于探索,明白人要有所畏惧、对自己有所约束。而恭敬、放低自己,这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正如杨澜接受采访时说的那样:“经过了这么多,才懂得要对命运怀有敬畏之心。”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才会在敬畏中获得智慧和力量,然后走得更稳、更远。
电影《空天猎》里有句台词,我很喜欢:人拥有敬畏之心,才能承载最大的责任”。世界太过辽阔,自然太过强大,怀揣一颗敬畏之心,才能在自己生命的天空飞得更高,翱翔得更久。因为真正的敬畏,绝不是单纯的“惧怕”,不是抹煞自我意识和个人价值感。而是建立规则感和能力感,培养同理心,是建立在一种健康人格基础上的,最美好崇高的感情。
家长是孩子一生的影响者,父母就是孩子灵魂花园的缔造者。
也许你不够渊博,无法给孩子高深的知识;也许你不够富裕,无法给孩子奢侈的名牌,但起码你可以给孩子一颗“敬畏之心”。
让他感悟生命之伟大的同时,也拥有无私与感恩,让他享受社会资源的同时,也能拥有自律与谦逊。
或许这辈子,他都没有功成名就,但至少,让他成为一个值得被人尊敬的人,一个无愧于心、无愧于天地的人,这或许才是成功的真正定义。而缺乏敬畏心的孩子则好冲动,做事情肆无忌惮、随心所欲,长大后很容易失去生活和道德的底线,甚至会做一些伤天害理之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