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婚姻育儿妈妈说
要让孩子有敬畏心 ?

要让孩子有敬畏心 ?

作者: 妈妈成长找玉丽 | 来源:发表于2018-11-03 21:43 被阅读57次

    我是玉丽,坚持每天写文章,这是我每天一篇的第112篇,文章以“读书分享”、“育儿笔记”为主,记录自己以及孩子的成长。

    前天晚上和爱人说,能不能以后少一些对女儿大声吼的时候,因为女儿每次在他吼的时候都感到害怕,当然我吼她时也一样,爱人说:“孩子不是得有一个怕的人吗?要让她有些敬畏心啊!”

    后来我就在思考,什么是敬畏心?吼就能获得孩子的敬畏心吗?

    百度释义解释,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敬”是严肃,认真的意思,还指做事严肃,免犯错误;“畏”指“慎,谨慎,不懈怠”。敬畏是在面对权威、庄严或崇高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感受,它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敬畏自然,敬畏道德才是根本。

    这种“敬”有对事物发自内心的尊重的意思,“畏”也有对自身行为的警示和自省的意思。因为“敬”会有所为,它告诉人应该怎么做,“畏”又会有所不为,它警告人不该做什么,也就是曾国藩说的“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那是不是人们要对所有的权威、庄严的事情,都要心存敬畏呢?肯定不是,心存敬畏在很多时候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说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道德和法度。

    敬畏自然,也就是敬畏大自然的力量,敬畏这个世界给予我们的生存根源,只有对它心存敬畏,我们才能减少对于它的破坏行为,保护自然、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的相处,而不是予取予求,毫无节度。

    敬畏生命,每一个生命都是神圣的,每一个物种都有生存的权利,这个权利是自然赋予的,是世界赋予的,包括人亦是如此,我们应该对于人的生命,每一个物种的生命都心存敬畏,这样才会更加珍惜生命,才不会随意做出伤害他人、自己和每一个生命物种的事情,才不会视生命如草芥。

    敬畏道德和法度,每一个可以传承,被人们所公认的道德规范,都是崇高而美好的,这样的道德规范,有助于社会更加和谐,我们应该心存敬畏,让它成为我们的行为规范,指导我们有所为,有所不为。敬畏法度,遵纪守法,不越雷池,是社会良性运转的砥柱。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对法律的敬畏,后果是非常危险的。现代社会中,有的人目无法律,肆无忌惮地违法犯法,就是缺少对法律的敬畏。

    我们应该培养孩子这些方面的敬畏之心,这样才能让孩子自律,才能自觉维护社会、学校、公共场所的秩序和规章制度,而不会是一个知法犯法,打法律擦边球,视生命如草芥的熊孩子、社会的危险份子,只有这些方面做到心存敬畏,才能行走所止。

    但是,对待父母、学术学科等方面的权威研究,我们是否应该要给孩子有敬畏之心呢?

    我觉得“敬”是必要的,也就是尊敬、敬重,对待父母我们应该如此,对待前人的智慧也该如此。但是“畏”,也就是害怕、恐惧,那就完全没有必要了,并且我们还要教会孩子,对待父母、前人的智慧可以大胆地去质疑、去提问、去假设,这样社会才能更好地的发展。

    作为父母,我们要让孩子尊重、敬重,而不是敬畏。孩子尊重父母,就必然会从父母这里学习到很多优良的品质,知道和父母相处的尺度,而不会变成不知感恩的白眼狼。这靠吼是不可能做到的,父母应该做的是,和善而有边界,也就是处理的态度是温和的,但也有规则和原则,不是任孩子为所欲为,不加任何管制。但是我们始终要做的,并不是要孩子害怕我们,而是发自内心的尊重,让他们在父母身上得到温和而坚定的力量,知道父母的价值观,知道无论何时、何种情况父母都在,他们随时可以和父母沟通、请教,我们对于他们也是尊重的,是平等的,而非权威。

    要让孩子有对自然、对生命、对道德和法度的敬畏心,这样孩子才能会谦和理智,对待事物也会客观理性。

    但不要让你的孩子对你、对学术等权威心存敬畏,有“敬”就够了,如若事事都敬畏,也就是敬重并害怕,那么他将变得唯唯诺诺,没有自己的主见,啥事都不敢去质疑、去挑战、去尝试突破,那他也就失去了创造能力。

    对待事情和问题,我们要有辩证的眼光去思考、去看待,并不是大部分人说好的那就都是好的,敬畏心如是,其他很多道理亦如是,我们父母要有这种态度,也要教会孩子这样的态度,那孩子看问题也就能更加客观全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要让孩子有敬畏心 ?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esl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