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成长励志读书
《活法》――稻盛和夫(读书笔记)

《活法》――稻盛和夫(读书笔记)

作者: 萧筱068 | 来源:发表于2019-02-03 22:06 被阅读25次

一、实现理想

二、从原理原则出发考虑问题

三、以利他心度人生

四、磨练灵魂、提升心智

人们对于成功者,总是一边羡慕嫉妒恨,一边期待他们慷慨分享得以成功的的秘密,提供细致、可操作的技巧以供复制。最好能直接手把手教导,包教包会。对于特别成功的,比如说对创立两家世界五百强公司的传奇人物稻盛和夫的期待就更是如此。

但是稻盛和夫没有满足这种期待,他从不分享具体的技巧。对于人们的提问,他说,如果要问我成功的理由,那就是一点,我拥有虽然单纯却非常有力的指针,就是做人的正确准则。虽然我的才能或许有限,但我始终铭记一条:作为人,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

这出人意料的回答,让人想起中国版的金手指故事。吕洞宾在街上遇到一个乞丐,心生怜悯,想要送他一些东西,于是用手一指变出食物,没想到乞丐摇头,他又变出银子,乞丐还是摇头,直到他变出金子,乞丐还是摇头。吕洞宾问,那你想要什么,乞丐回答,我想要你可以变黄金的手指。原故事的结尾说乞丐贪婪,但我却觉得乞丐非常聪明,因为绝大数人会误以为黄金是最珍贵的。聪明的乞丐被讽刺,只是因为更聪明的神仙不可能泄露自己之所以区别于乞丐的秘密而已。

跟吕洞宾相比,稻盛和夫不算聪明,因为他虽然没有提供细致的步骤,但他讲出了自己点石成金的秘密,等于给所有看书的人装上了那根金手指。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能一眼识别出。但是,能够心领神会的人,最后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一、实现理想

稻盛和夫在回答中所说的指针,就是我们所说的人生“哲学”。他认为越是才华出众的人越需要人生的指针,因为如果缺乏这种“哲学”,才不用于正道,不仅不可能成功,还可能给世界带来灾难。

1.改变思维方式,人生将180度转弯

稻盛和夫把哲学与人生的关系总结成为两个公式:

①人格=性格+哲学

②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第一个公式表明,与生俱来的性格,加上在人生道路上学习到、领会到的哲学,二者相加就形成了人格。所谓哲学,直白地讲,就是人们对“作为人,何谓正确”的回答。人与人天生的差距并非如想象中那样巨大,最终决定人格的是哲学。

任何人都有机会拥有坚实的哲学依据,因为在我们孩童时代,家长和老师就教过,不可说谎,不给人添乱,要正直,不贪心,不自私等等。只是人长大了之后,被社会的惯性所迷,逐渐忘记了,变得不以为然。

这些哲学,在日本曾经被推崇至无以复加,以至于被利用,成为军国主义的武器。战后日本对此反省,但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开始视道德为禁忌。但事实上,做人最基本的原理原则,本来就是区分人与动物的根本所在,回归于哲学,不仅是成就自我的需求,也是时代的需求。

第二个公式说明,更美好、更幸福的人生结果,取决于三个元素的相乘。注意,是相乘而不是相加。这和日本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福泽谕吉的主张不谋而合。福泽谕吉曾说:思想深远如哲学家,心术高尚正直比元禄武士,加上小俗吏的才干,再添上土百姓的身体,方能成实业界之俊杰。

其实,能力和热情,无论什么样的人,分数都在0以上。有能力而缺乏热情的人,人生结果很可能不好。但能力相对不强,但因为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而发愤努力,在人生和工作中充满热情,这样的人取得的成果,可能远远领先于前者。

而三要素中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也就是人生哲学,它决定着人生结果的上限和下限,因为它有正负,它的分数区间是负100分到正100分。即使能力高、热情高,只要思维方式是负值,结果就是一个负值。

2.心态决定命运

稻盛和夫的思维方式曾经濒临负值。

对此他介绍说,考大学时第一报考志愿没考上,只好进了一所地方大学。毕业时,正逢经济低迷期,我没有背景没有门路,就职考试多次不中。我们这些地方新办大学的毕业生,有时甚至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我不禁诅咒世道不公,感叹自己命运不济。

因为练过空手道,当时曾想,既然无法正常就业,不如干脆去当一名黑社会。在弱者吃亏的不合理社会中,加入讲究义气人情的黑社会或许更有出息。后来,因为一位大学教授的推荐,我总算进了一家生产绝缘瓷瓶的工厂。进去之后才发现,这家企业非常破旧而且面临倒闭,迟发工资是家常便饭,经营者家族还内斗不断。一起进去的人都抱怨着辞职了,只剩下我自己。

陷入进退维谷之后,我反倒想开了,轻松了,干脆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中,开始逼着自己专心做实验。于是成果开始出现,上司开始表扬我,这又促使我更加投入,开始了良性循环。没多久,我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在日本首次成功合成一种新型陶瓷材料。

在《干法》中我们曾经详细讲过稻盛和夫这次神奇的转折以及由此带来的辉煌成就。他说,在改变自己心态的瞬间,人生就出现了转机。原来命运并非宿命,而是可以随心态改变而改变的。所以,东方哲学中讲究“立命”。

3. 只有主动追求的东西才可能到手

不过,稻盛和夫第一次深刻感受到心想才能事成的道理,是因为松下幸之助的一次演讲。他说,当时松下先生还没有被神化。他谈到了后来很著名的水库式经营。未建水库的河流,遭逢大雨就会引发洪涝,而连日干旱,河水就会枯竭。因此要建水库蓄水,使水量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免受外界的影响。企业经营也是一样,景气时要为萧条期做好储备。

听松下先生这么讲时,坐满小企业家的会场中,不满的声音一波一波传递。比如,“我们想听的是怎样才能建立水库,而你现在只是强调建水库的重要性,有什么用呢?”演讲结束时,有人直接站起来问,“怎么才能做到,如果不教我们具体的方法,说这些有什么用呢?”松下先生听后露出一丝苦笑,沉默片刻,自言自语道,“那方法我也不知道,尽管不知道,但必须要建水库,你必须得这么想。”全场一片哗然,只有稻盛和夫像感觉电流穿过身体一样。

“你必须得这么想”,传递了一个真理,“首先要想”很重要。造水库的方法因人而异,不存在千篇一律的办法可教,但是,首先得有造水库的强烈愿望。这种愿望是一切事情的开始。心想事成包含的很重要的一重意思是,心不唤物,物不至。愿望是种子,是一切的开始,是最重要的因素。强烈的,非比寻常的心愿,才能催生出行动的力量,才能打破所谓的“常识”。很多人把强烈的愿望看作很简单的事情,以为自己只是不想,只要想随时可以。但事实上,能够持续地对某件事热情高涨,本身就是一种近似于天赋的重要素质。

4.将要实现的状态以“彩色”在头脑中呈现

很多人把强烈的愿望等于成功母体这种说法看作精神论,认为不够科学。但当你始终对一件事饱含热情,也就意味着你在持续、透彻地针对那件事思考。你很可能在事情还未发生以前,就已经“看见了”它的结果。在最为极致的状态中,这种如在眼前的梦想实现的样子,是异常鲜明的,细节与画面甚至是彩色的。

京瓷在产品研发上就坚持不仅要满足客户要求,还要符合自己脑海中的想象。一个研究员带领团队经过几个月艰辛的努力,开发出了一件完全符合客户要求的陶瓷产品,但稻盛和夫只看了一眼就说,不行。研究员不服气地问哪里不行,明明所有性能都满足,稻盛和夫说首先颜色就太暗淡。对方气愤地说,“你也是技术出身,什么颜色不好,请不要讲这种带情绪的话。这是工业品,请给予科学的、合理的评价。”稻盛和夫坚持它不是自己脑海中见到的样子,因此必须重做。最后,终于做出了非常理想的产品。

所以,京瓷最后以“会划破手”的产品著称。这个含义不是说产品易碎,而是完美的,没有任何瑕疵,无法挑剔的产品,让人不忍心用手摸它,否则就是冒犯它,就有可能被划破手。

也正是因为坚持反复推敲,直到思考达到每个细节,稻盛和夫得以成功创立DDI,即现在的KDDI,并预先看到手机时代即将到来。当时,关于手机的设想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是稻盛和夫已经事先“看见了”手机的无限可能性以及它发展的时间节点,甚至还清楚地预测了手机的通信费用。有个部长详细记录了稻盛和夫在会议上预测的数据,后来,当手机业务真正普及时,他翻看以前的笔记,发现稻盛和夫的预测居然和实际发生的几乎分毫不差。

对此,稻盛和夫说,他只不过是事先“看见”了而已。因为通过京瓷所从事的半导体零部件的事业,他对当时半导体革新的速度、发展方向、成本变迁已经有了充分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他事先考虑到事情的每个细节,脑海中形成了清晰的画面。

所以,如果你能够描绘成功的过程和情景,形成清晰的、符合逻辑的印象,你成功的概率就极高。所谓“不可能”,只是现在的你不可能,对将来的自己而言,那是可能的。只要你锲而不舍,每一天都付出持续的努力。

5.人生要时时“有意注意”,持续努力

持续地思考不是漫无目的地瞎想,而是要时时有意注意。所谓有意注意就是“有意图地”将自己的意识凝聚起来,集中到某件事某个细节上,与依靠惯性的条件反射截然相反。

有意注意即意味着持续地努力,也意味着专注于每一个平凡的当下。很多人在思索未来画面时,经常会发现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令人烦躁不安。但是,人生就是“今天”的不断积累,是“现在”这一刻的不断延续。即使再怎么急功近利,明天也不可能跨越今天提前到来。认真过好平凡的今天,为明天扎扎实实努力,就能认清不凡的明天。

稻盛和夫说,我不太欣赏才子,因为才子往往自恃才高,凭着对前景似是而非的理解,忽略今天。反而是一般人,凭着不厌其烦、默默专注于一件事的力量,拼命过好今天,每天取得一点点进步,等到回头时,才发现不知不觉已经站在了山顶。当然,前提是有意注意地不断精进自己,而不是漫不经心地重复。

二、从原理原则出发考虑问题

我们往往将事物考虑得太过复杂,其实,事物的本质极为单纯。就像物理中的很复杂的问题,用分解的方法看,就会转化为很基础的知识点。世间万物莫不如此,乍看很复杂的事物,不过是若干简单事物的组合。抓住复杂现象背后单纯的本质,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思考方式。而习惯于从原理原则出发考虑问题,则是在千头万绪中理解本质的最重要方法。

1.仅仅是知道不行,贯彻落实才有意义

就如前文所提到的那样,对于人生来说,所谓原理原则,归根究底是对一个问题的回答:作为人,何谓正确?答案所有人都不陌生,就是我们从孩童起,就不断听老师家长一直讲的,要正直,不撒谎,不贪婪……所有人都知道正确答案,那为什么绝大多数人都偏离了航线?

就像《闻香识女人》的主角弗兰克中校在电影中脍炙人口的演讲所提到的那样: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知道哪条路是对的,但我从来不走,为什么?因为那太苦了。

依照哲学行事需要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欲望,这中间伴随着许多痛苦,有时会给自己带来暂时的损失和苦难。可即便如此,稻盛和夫还是建议我们选择“不圆滑”、“不得要领”的那条路,因为在正确哲学指导下的行为,即使有一时的损失,后面也必有回报。

在日本泡沫经济鼎盛时期,只要将土地转卖就能让资产升值,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争先恐后参与不动产投机。当时,京瓷已经拥有巨额现金存款,所有人都劝稻盛和夫投资不动产。稻盛和夫却一直没有参与,因为他觉得,仅仅把土地从左手转到右手就能赚大钱,天下没有那样的道理。就算来钱,也是不义之财,来得容易去得快。银行的人觉得他不开窍,恳切地教他赚钱的秘密,他也始终不为所动。后来泡沫破裂,原本可望增值的资产转眼间变成负资产,很多企业落下一身债务。

稻盛和夫得以避开陷阱的关键,就在于他始终坚信,只有额头流汗,靠自己努力赚来的钱才是真正的利润。在这种信念的指引下,他面临巨额的暴利引诱也不曾动摇。

人是很脆弱的,不刻意警惕、自我戒备,即使知道道理,不知不觉中也会成为欲望和诱惑的俘虏。原理原则是正确和坚强的源泉,但同时它也很容易被忽视。不时时刻刻念兹在兹,它就容易被束之高阁。

2.倾听工作现场的“神灵之声”

体验重于知识,这一条是人生重要的原理原则。“知”未必等于“会”。就像菜谱,只要识字就可以看明白,但是你按照菜谱却未必能做出可口的菜,因为只有在现场反复试验的过程中,才能逐渐体会到幽微的要领。凡事都需要知识加上经验才能“会”,在此之前,不过是“知”而已。进入信息社会,知识人人唾手可得,但并没有人人都“会”,就因为这个鸿沟,只有靠现场的经验才能填补。

公司诞生不久时,稻盛和夫去参加过一个经营研讨会,讲师中有本田公司创始人本田宗一郎。当天,所有人换上浴衣,进入温泉,等待本田宗一郎。不一会儿,本田宗一郎穿着油迹斑斑的工作服,从工厂直接赶来,一开口就说“各位,你们究竟是来干什么的?据说是来学企业经营的。如果有这闲工夫,不如赶快回公司干活去。泡泡温泉,吃吃喝喝,哪能学什么经营。我就是证据,我没向任何人学过经营。所以,你们该做的事情只有一件,立刻回公司上班去!”

确实,经验在你的工作现场,否则,那只是别人的经验。工作现场有神灵。在现场,你可能千方百计反复试验,却不断碰壁,直到山穷水尽。但坚持下去你会发现,当认为要绝望时,事情才刚刚开始。

开始创业不久时,稻盛和夫曾经遇到过产品一烧制就会有卷曲或翘起。经过反复试验,发现翘曲是因为用压机加压时压力的差异,产品上面和下面粉末的密度不同。原理虽然找出来了,却没有办法解决,怎么试验都没办法让密度相同。稻盛和夫打开炉上的窥视孔,仔细观察。随着温度升高,产品像活物一样卷曲起来,无论观察多少次,它都照样卷曲。稻盛和夫突然有一种冲动,想把手伸进去按住它。当然不可能真的伸手,炉内的温度是一千几百摄氏度的超高温,但是,这个冲动提供了灵感,只要在产品上面用耐高温的重物压住,就能烧制出完全平整的合格品。

稻盛和夫总结说,答案永远在现场。但是要从现场获得答案,首先要对工作有不亚于任何人的热情,其次要每一天都极度认真度过。

3.“喜欢”燃起热情

只有自燃型的人,才能坚持时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成就事业。所谓自燃型,也就是能够自我燃烧激情的人。世界上,物质按照燃烧特性可分为三种:点火就能燃烧的可燃性物质;点火也燃烧不起来的不燃性物质;靠自己就能燃烧的自燃性物质。人也一样。

有人不需要任何督促鼓励,就能热情万丈,熊熊燃烧。有人在外界的鼓励和要求下,能慢慢燃烧起来。也有人很冷漠,油盐不进,属于不燃型人。对于组织而言,不燃型危害巨大,他不仅自己麻木,还会夺走别人的能量。而对组织最有益处,自身也最可能取得成就的,是自燃型人物。他们不仅自我燃烧,还会把能量传递给周围的人。

不过,人与人不同,怎么才能成为自燃型的人呢?稻盛和夫说,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喜欢自己的工作。喜欢会释放强大的能量,促使人全力以赴把事情做成,从而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以至于形成良性循环。

但是,有的人对自己的工作怎么也喜欢不起来,那又该怎么办呢?

稻盛和夫说,姑且一心不乱,拼命投入工作再说。在这个过程中,痛苦会生出喜悦,“喜欢”和“投入”是硬币的两面,两者之间是因果循环的关系。你会因为擅长而喜欢,又会因为喜欢而擅长。

4.摒弃私利,复杂问题简单化

京瓷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经常为工作上的事发生争执,虽然彼此态度认真,但总免不了争论不休,拖慢工作节奏。

每当他们各执己见,相持不下时,就会说,那么就去社长那儿,把问题摆在稻盛和夫面前,让他裁决。稻盛和夫仔细听取双方说辞后,得出的答案,总能得到双方的一致认可,各自轻松满意而归。

对此,稻盛和夫说,这一不是因为部下碍于他的权威,二不是因为他比所有人聪明,仅仅是因为他能超越纠缠不清的利害关系,冷静地分析问题。部门间的纷争看起来复杂,很多时候仅仅是很小的原因导致,多半是因为利己的缘故。把问题说清,回到“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个本质上来,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著名的数学家广中平佑曾经说,看似复杂的现象,其实不过是简单事物的投影而已。他曾经通过提高一个次元解决过一个困扰数学界数百年的难题。对于自己的解题思路,他这样解释“假设有一个平面交叉的十字路口,没有信号灯,车子从四面来,有的要转弯,有的要直行,陷入一片混乱。从二元视图中,这种混乱无解。但如果加上‘高度’”这一元,会怎么样呢?如果把十字交叉变成立体交叉,不用红绿灯,车辆也能畅通无阻。”

要做出公正的、准确的判断,关键是要有一双纯净的、不带偏见的眼睛,不被细枝末节所蒙蔽,直奔问题的根源。用这样的眼光观察问题,不仅可以用来管理企业,国际问题,家庭纠纷,都会得到适当的解决。

比如,稻盛和夫认为,日本和中国在慰安妇和南京大屠杀问题上的争执,就应该以日本谢罪结束。在座谈会上,他的这番发言惊呆了与会的学者,因为这样讲有失国家权威,在国际法上蒙受不利。稻盛和夫虽然能理解日本人的感情,但他坚持认为,日本侵略了他国,践踏了别国的领土和生命,既然是历史事实,就应该谢罪。因为向受伤害的对方道歉谢罪,这是作为人应有的、普遍的正义感,应该超越所谓的常识和道理。即便谢罪会损失利益,但事情该怎么办,就要怎么办。

当人摆脱私心、利己心的束缚,走出利害和执着的圈子,从利他心出发,就能做到这一点。

三、以利他心度人生

“利他”这个词,听起来似乎有点严肃,有点崇高,其实那不过是很平常的事罢了。想给孩子创造个好的生活环境,想给妈妈买个按摩器,想让妻子纪念日高兴,都是利他的表现。任何行为,只要是出于对周围人的关爱之心,就已经是利他了。

1.天堂地狱之分由心态决定

曾经有佛教的长老给稻盛和夫讲过天堂地狱的故事,就是我们都听过的那个。长老讲天堂和地狱的区别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从外观上看,两者甚至一模一样。都是一群人,拿着长长的勺子,围着盛着美味而热烫的食物的大锅。两者的区别,只是人心的不同。地狱的人都想自己先吃,争先恐后盛起食物,但勺子太长送不到自己嘴中,结果谁都吃不到食物,饿得头晕眼花。天堂里刚好相反,人人都把食物给周围的人吃,结果所有的人都能吃上美味的食物。

2.托钵化缘中邂逅人心之美

1997年,稻盛和夫在京都的圆福寺出家。原本准备6月剃度,没想到检查出胃癌,因为手术拖到9月。病后初愈,他在冬日的寒风中,戴斗笠,披袈裟,赤脚草鞋,挨家挨户诵经恳求施舍。当他疲惫地拖着磨出血的脚行走着时,一位打扫卫生的老妇人走过来,一只手拿着扫把,很自然地将500日元轻轻放入稻盛和夫化缘袋中。

稻盛和夫说,那一瞬间,一种未曾体验过的感动贯穿了他的全身,心中充满了难以名状的幸福感。一个不富裕的人,给一个修行僧500日元,不见丝毫犹豫,且没有丝毫傲气,那一刻他体会到了利他的魔力。

人会在利他行为开花结果的时刻内心充满深切、纯净、极致的幸福感,而非私利私欲获得满足的那一刻。

3.利他是经商的起点和终点

商业产生的原因,就是满足他人的需求,交换彼此没有的东西,实现人我双赢。

曾经国营的电电公社垄断着整个通信行业,为了降低通信费用,政府决定实行通信自由化方针,允许新企业加入参与竞争。但因为和巨无霸竞争风险太大,没有一家企业敢挺身而出,国民依然承担着超高费用。

稻盛和夫看到这样的情景,心里不由自主升起“既然如此,就让我来试试吧”的念头。但他没有立即报名,而是不断严格自问:在我参与动机里有没有夹杂私心。反复自问自答,经过整整半年,确信自己心中没有一丝一毫杂念,他才着手设立DDI。后来,无论是在和竞争对手划分商圈,还是在企业合并时,他都秉承着为日本国民降低电信资费的信念,让出首都圈,放弃DDI股份。最终DDI却取得了最好的成绩,成为今日的KDDI,名列世界五百强。

稻盛和夫认为,利润只是受委托临时保管,最终需要贡献于社会。作为创始人,他没有一分DDI的股份,反而开放员工认购他明知道前景大好的股份。

4.日本的富国有德和人格教育

1924年孙中山曾经在日本神户做过一次著名的演讲,在演讲中,他比较了欧美文化与东亚文化,提出“王道和霸道”的话题。孙中山力劝当时急于扩张军备、领土的日本,不要选择霸道,而要选择王道。遗憾的是,日本没有听取,朝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猛冲。稻盛和夫建议日本吸取过去的教训,朝着富国有德的方向发展,赢得国际社会真正的需要和尊重,从而获得安全。

对于个人而言,近年来恶性事件频出,尤其是未成年人犯罪的现象愈演愈烈。在日本甚至出现少年倚仗未成年身份,将一家四口灭门,最终被判死刑的事件。有人评论这个少年如果懂法就能避免悲剧,但事实上,该少年懂法,而且以为自己可以玩弄法律。稻盛和夫认为,在懂得法律之前,少年更该懂得的是道德,“不可杀人”是最起码的人生观。

可是人为什么会失去最基本的道德呢?很简单,因为大人没有教育孩子。现在的家长,倾向于给孩子自由。但过分强调尊重孩子的自主性,结果变成放任自流,只给自由,与自由对举的义务却几乎不教。

在身心成长的少年期,必须让孩子学习“作为人应该如何生活”,可以给他们慢慢、认真思考的机会,但一定要进行全面的人格教育。

四、磨练灵魂、提升心智

无论是教育孩子,还是引导国民,事实上都是基于“我们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进行。答案不同,采取的策略就会截然相反。稻盛和夫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提升心性,磨练灵魂。为欲所迷所困,是人这个动物的本性,但作为人,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并不是要活得像动物一样。当然,生活需要丰衣足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进步的动力,这些不应一概否定。但那些都只是外在的事物,当我们面对内心,面对死亡时,是需要一缕比以往、比来时更纯净的灵魂才能无愧无惧的。

1.对领导的要求是德重于才

人生在世,有时确实需要强调自我,坚持自己的主张,但与此对应的谦虚完全被丢弃,也是不可思议的现象。

面对各界的追捧,稻盛和夫说他偶尔自我陶醉,但转念一想又会猛然醒悟。因为仔细想来,自己所发挥的作用,没有非我不可的必然性。别人拥有同样的才能,扮演与我相同的角色,也没有任何不妥当。我所做的一切,别人也可以取而代之。这一切才能都是从上天借来的,因此,绝对不能把才能私有化。很多身居要职的人,最后丑闻缠身,都是因为他们丢弃了谦虚,认为才能私有,心安理得把它用于满足私利私欲。

西乡隆盛曾经说过“德高者升官位,功多者厚俸禄。”中国明代的思想家吕新吾在《呻吟语》中说: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战后日本许多只具备第三等资质的人物纷纷登上领导岗位。稻盛和夫认为这些年频频出现的丑闻,甚至今天道德败坏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那些人占据了领导岗位。

2.磨砺心志的“六项精进”

怎么样才能避免这些领导的结局呢?就是用各种各样的方法磨练心志、净化心灵。稻盛和夫从自己的经验中,总结出了六项精进:

①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② 谦虚戒骄

③ 天天反省

④ 活着就要感谢

⑤ 积善行、思利他

⑥ 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前三项我们在前文中已经提及。关于感谢,稻盛和夫说,小时候爸爸带着他去拜佛,僧人曾教他说,从今以后,你每天都要说“南无、南无,谢谢”,并告诉稻盛爸爸,这孩子行了,以后都不用带来了。这个机缘,养成了稻盛随时感恩的习惯。

除了要随时感恩,还要直率地表露喜悦。在《干法》中,我们曾经讲过稻盛和夫和同事的一场辩论。产品研发成功,稻盛和夫高兴得跳了起来,助手却批评他说,你怎么这么轻浮,这点小事,像个孩子一样开心。稻盛和夫惊诧过后,说你说的或许有道理,但研究出了成果,哪怕微不足道,也应该把喜悦表达出来。这可以成为一种动力,激励我们继续努力。

不管多小的事,只要开心,只要感激,就率直地表达出来,不绕圈子,不装深沉。

总  结

我们的确被叫作命运的力量掌控着,比如出身,比如容貌,比如健康。但在命运之外,我们还被自己的心态,自己的因果驾驭着。过去判断累积的结果,就是我们现在的人生。而今后如何选择,又将决定我们之后的人生。命运不等于宿命,所以我们才需要学习活法,以此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也造福别人的命运。所有人都因宇宙的需要而存在,做作为人应该做的事,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到底,这样的活法,一定会迎来光辉灿烂的未来。

相关文章

  • 《活法》课程日志——蒋永旭

    我们今天听了一个书名叫《活法》,活法的作者是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第一个工作是生产陶瓷。 稻盛和夫告诉我们,将想要实...

  •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由“心”开始,到“心”终结

    读书心得20 |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稻盛和夫 我看过稻盛和夫的《活法》、《干法》、《阿米巴经营》,然后就...

  • 席延飞:人生,需要换一种活法——读稻盛和夫《活法》有感

    席延飞:人生,需要换一种活法——读稻盛和夫《活法》有感 在百度上搜索:稻盛和夫,一共有118405条信息。 稻盛和...

  • 《活法》DAY4 梦想的深度

    书名:《活法》 作者:稻盛和夫 字数: 608 Day4 梦想的深度 稻盛和夫先生在《活法》说,描绘梦想是人生飞跃...

  • 活法-稻盛和夫

    最近买了稻盛和夫的活法、干法和心法,首先便读了活法。 活法主要讲怎么活,如何活的更好。稻盛和夫首先便是说人生的意义...

  • 2022-08-30

    今天,一代大师稻盛和夫离世。 因阅读《活法》、《干法》、《心法》、《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等书中邂逅了稻盛和夫。...

  • 活法1

    20190618《活法》——稻盛和夫:为期21天的读书训练营,选择经管类稻盛和夫活法作为开篇。从哲学角度开启经营理...

  • 2019-02-23 读书笔记:稻盛和夫《活法》

    前段时间向军哥请教,他建议我读读稻盛和夫的《活法》、《心法》和《干法》,今天读完《活法》,对稻盛和夫先生很多想法深...

  • 稻盛和夫教你怎样活

    书名:《活法》 作者:稻盛和夫 类别:哲学 主题:人生观 写作目的:探寻人生真理,传播稻盛哲学 稻盛和夫认为人生的...

  • 极致践行的典范——读稻盛和夫《干法》体会

    【0315我在悦读《干法》媚如雪 【书名】《干法》 【作者】稻盛和夫 【篇目】全书 【收获】 读过稻盛和夫的《活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活法》――稻盛和夫(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lyu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