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八年阳历七月二十六日清早,我就接到爸爸的电话得知郭叔叔过世了。
郭叔叔是我爸爸从小一起玩大的朋友,跟爸爸同龄,虚龄五十五岁。
其实我并不震惊,因为四年前听说叔叔突发过脑溢血。但是有些唏嘘,因为想起另一件事,一八年春节前回家的时候,迎接我们回家的人也是坐满了客厅,一会儿功夫就听到大家在议论村里有人被燃气烧伤毁容目前人不能吃饭说话,这人的媳妇之前嫌他没挣下钱,已经离婚了。
而这个人就是郭叔的亲弟弟。仅隔半年而已。
过年回家的那个晚上,也许是太久没有在家睡,也许是听到那件事有些害怕,反正就睡不着了,睡不着的时候就想村里这些年发生的事。
这些年我们村每年都会有人在证明那句话:你永远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到。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自然死亡寿终正寝,人都能够接受。然而总是偏偏有车祸,有急病。而且偏偏就在那一条巷集中发生。
有一年回村,突然发现这条巷口多了一个照壁,可是这个照壁并没有起到村里人希望它起到的作用,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
听到郭叔去世消息的那个晚上,我又久不能入睡,脑子里胡思乱想,想着想着一个故事的框架就出现了。不吐不快。于是就写了小说《最后一次告别》。
但田福满的原型并不是郭叔,郭叔并没有一百万的豪宅,郭叔的女儿上的一本A类的大学,他的儿子也已经结婚生子。但田家的悲剧故事又借用了郭家的故事。
小说上下部分加起来一共一万两千字,堆砌的事情很杂,人物也很多,读起来似乎很乱。
但我脑子一直很清楚我在写什么。
第一节取名梦醒,但说的是主人公田福满死了。这个想法来源于《红楼梦》,红楼一梦就是说人生如梦。人死去了,梦才醒。第三节取名,人归他乡,第四节取名魂归故里。也是来源于红楼梦里的那句"返认他乡是故乡"。也就是把灵魂和身体分开来说。身体生活的地方,做梦的地方,最后埋葬的地方是所谓的故乡,并不是人真正的故乡。
常言道,世界就像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是其中的演员,扮演着各自的角色。从小到大,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为人友……,这是角色的变化,而成长过程中又形成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田福堂向亲友告别的过程是对一生承担的角色的反思,也是对自己一生为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再思考,最后说明白了。至于读的人认为他应该明白什么,这个见仁见智。
我在这里再写《田福满的故事》就是写我让他明白什么,也是对小说的再梳理。
田福满四兄弟取名金玉满堂,"金玉满堂"既除了有财富极多,也有学识丰富的意思。田福满的老父亲那个年代就能在当时的国家单位上班,可见当时是村里的能人。老父亲是有知识有抱负的人。他在孩子的名字中寄予厚望,希望他们都能富贵也能有学有所成。下一辈男孩取名国之栋梁,女孩取名沁园春雪。最后老四的女儿没能露面,但是作者是给她叫国雪来着。《沁园春.雪》里最后两句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个名字有可能也是老父亲的安排。希望田家后人能够出人头第。
在那个年代,甚至现在都有这样的观念:"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田家人的名字里就贯穿着这样的观念。作者想表达的就是这个观点其实也是一个悲剧的起点。
田福满虽然很有钱但是他知道父亲希望他成为什么样的人,他把成材的希望寄托在孩子们身上,但是一个个都让他失望了,这是他很大遗憾。晚辈的学业凝聚着家族的希望,这对孩子们是很大的负担。田福满和孩子们的亲子关系不正常,孩子们与他无话可说,也和那个观念有关系。
现在是用钱衡量成功的社会,田福满都是个体户了,可以说是成功了。但是年入百万的人把他的孩子送到好友忠民那里学技术,他一方面看不上忠民挣钱少,但又把他的孩子送到了那里,骨子里还是觉得座办公室看电脑看文件才是一种上等生活,因为这是从小老父亲给他灌输的思想,这是他原本的理想生活。但是如果他真过上了这样的生活,他会高兴吗?那倒未必。毕竟挣钱少。
所以在这里两种价值观开始撕扯。哪种才是成功呢?这个才是需要思考的地方。有钱就是成功吗?读书不好的人就不能成材了吗?何为成材?田国梁经历了父亲的死亡一夜间变的淡定懂事。作为普通人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能担当起生活的担子能经得起挫折的考验就是成材。
田福满重男轻女的思想也是悲剧的起点。老二出生,得知是女儿,都不看上一眼。但唯独这个女儿考上了名牌大学,是这个他嫌弃的人了他此生的遗憾。重男轻女本身就在意香火延续,可是田家大儿子不幸夭折,二儿子国梁当时又不成器。这里就是一再否定"重男轻女"的观念。
田福满去看兄弟后才发现血脉相连未必是亲兄弟。在农村尤其是大家庭,集体主义观念特别明显。一人都难全家上,这样的家庭才是和睦的好家庭。这样的家庭鼓励个人为集体牺牲。但是作者在这里想说的是,虽是同胞兄弟,但是性格也可能不同,人生之路的选择也有差异,总归本就不是同路人。先认清人的本性,才能去谈亲情。
田福满和忠民夫妇的聊天内容表现的也是两种人生观的冲突。古语有言: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又有言,人活脸,树活皮。人人都不想被小看,被笑话,所以争做人上人。田福满做什么都不甘落于人后,一生为名利而奋斗。而忠民夫妇,不干二层楼,也不买车,不怕人笑话,也不想被人高看,孩子结婚的事上也能做到顺其自然,最后孩子也娶妻生子。忠民夫妇的人生相对田福满来说平淡许多,但不见得不幸福。
在小说下半部分对田福满居住的村庄进行了细写,这一部分是参照我们村的现状写的。
二层楼房越来越多车越来越多,但是大家又都抱怨人情越来越寡淡,民风越来越不淳,生活越来越艰难。这样的背景必然会引起主人公的思考,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恨人有笑人无",为什么"笑贫不笑娼",大家都讨厌互相攀比,但是又不得不攀比。
田福满有三百平的豪宅,可是自己却未在里面睡过一个安稳觉。这真是那句,"到头来却为他人做嫁衣裳"。如果人知道自己花费心力获得的财富却无福享受,当初是否还会劳神费心去奔呢?
田福满对自己儿女的人生规划太多,他一意想以爱的名义安排别人的人生。为了儿女,也害了儿女。可见他也不会当一个父亲。
田福满朋友为他的后事操心,只是说明一种因果,他对别人好,别人也对他好。
憨憨好汉让田福满给阎王稍话的情节,也是我们村真实发生的事。有的人想长生不能长生,有的人想早死却不能早死。似乎这一辈子该受多少苦享多少福都是定的。苦受不够也走不了。他的大哥和老母亲都是这样。但是谁都代替不了谁承受人生的苦难。话说人生如戏,那么人生命的长短不因人自己的意愿而定,而因着人扮演角色的戏份而定。虽然在世的人还在感慨田福满的早逝,但是田福满发现只是他的戏杀青了,也不遗憾。
田福满最后明白了,人这一辈子就是空空来,空空去,一辈子挣了那么多其实不是自己的。
说是人生如戏,但是其实也没扮演好该扮演
的角色。过了一辈子也是糊里糊涂的。
田福满被两人带来带走都是参照《红楼梦》写的。
很多年没有参加葬礼了,对村里的送葬的风俗也早都忘了,刻意不写灵堂的细节因为作者确实不知道,听说村里现在送葬都不唱戏了还有唱歌的。所以那个哭灵戏完全是想象,只是烘托一种悲伤的氛围。
曲终人散。
人生如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