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孩子之后,就开始认真学习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妈妈,一路从如何科学育儿,如何亲密育儿,如何帮助孩子度过各种敏感期,如何正面管教,如何进行非暴力沟通,如何进行性教育,一直学到高效父母效能手册。可以说在不足五年的任职“母亲”的实践中,一路战战兢兢,生怕因为自己做得不过好,而影响了孩子最宝贵的头三年,头五年,头七年……
后来一路想过来,其实哪一年对孩子来讲不重要呢?其实哪一天对孩子不重要呢?从婴儿,到幼儿,到上幼儿园,到上小学、中学、大学,直至工作,结婚,生子,似乎已经变成了你一生的牵挂。当然,这种牵挂是很甜蜜很幸福的。每次抱在怀里,看着他那嘟嘟的小脸,听着他稚嫩的声音,心里都感到无比的幸福。所以这种牵挂,既是一种幸福,又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
直到听了何帆老师的读书俱乐部,读了《白板》一书,忽然惊讶地发现,其实我所能给孩子的影响,除了我的基因之外,并没有其他太多的影响……有这种发现时,既感到一种莫名的失落,又有一种隐隐的放松。
所谓失落,可能一方面缘于自恋,觉得自己一向是一个自律、自爱、有追求的人,如果影响不到孩子岂不是一种遗憾,哈哈。另一方面,就是我做了这么多功课,结果可能并没有什么用哦!岂不是白费工夫!
所谓放松,就是自己也并非完人,但孩子未来如果有一些“坏毛病”,其实也不能全怪自己的,也即我并不需要为他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而负责嘛!
根据《白板》里的说法,孩子的品行、习惯、喜好很大程度上是受基因的影响和同侪的影响,而父母的影响则微乎其微。一方面,孩子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一张白纸,或是一团橡皮泥,他的未来由我们来“塑造”。孩子有着天生的禀赋和脾性,因此并不能如我们所愿塑造成我们想要的样子。另一方面,孩子从小就从同侪群体中学习如何参与社会生活,就如同大人们在社交团体中一样。孩子们更加看重同伴们如何看待他们。不同秉性的孩子在群体中扮演着相应的角色,而且这个角色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
那么父母到底扮演着什么角色呢?父母关爱孩子,是出于基因的本性,也即需要努力延续自己的基因。因此,无可厚非,人们对自己孩子照顾得更加尽心尽力,这是任何一种动物的本性。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与成人之间的关系一样,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处,并不会决定孩子的将来,但是会影响未来与孩子之间的关系。随着岁月的流逝,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力量对比会发生改变,如果父母希望未来与孩子能友好相处,最好是在孩子年幼时给他留下尽可能多美好的回忆。
所以,这样看来,是否做好了父母一职,就不是拿未来孩子的成就大小来衡量的。首先,父母有教会孩子生存的职责;其次,父母需要学习如何与孩子正确的相处,处理好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就如同人在职场要处理好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一样;再次,尽量为孩子创造好的同侪群体环境,因为孩子会向孩子去学习。做到这些,也可以称为称职的父母啦!
回顾过去这不足五年的时光,我所学的所谓的育儿经,其实也无非是满足了前两条:学习怎样确保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学习怎样和孩子正确的沟通。而父母们所热衷谈论的择校, 也可以说是在选择孩子将来所处的同侪群体了。孟母三迁,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在为孟子选择合适的同侪群体。
身为父母,切勿妄自尊大,认为孩子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这样无异于在扼杀孩子的灵魂,孩子或者反抗至鱼死网破,或者隐忍一生无法摆脱父母的影子,两者都不是父母与孩子想看到的结局。身为父母,也切勿如履薄冰,大可放松下来,去享受短短十几年的亲子时光。孩子终将长大离你远去,就如同长大的天鹅终将飞向远处一样。让孩子掌握自立的本领,正是父母之爱的要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