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到,人们对人性的研究是一步步深入的,最初的白板说引得许多人追捧,包括现在我们还会有小孩子是一张白纸的说法。随着认知进化论的兴起,对于白板说的质疑声越来越多,从脑神经科学、遗传基因学、心理学、认知行为学这些领域的学者,纷纷用自己的研究,来证明人的大脑不是白板一块,而是由复杂的神经回路和脑组织及灰质层构成。
从书中看到许多有关人性的论述,人性与大脑的构造有着紧密的联系,引起这一发现的是一个叫盖金的工人。当时他正在用铁锹装炸药,一个火星引起了爆炸,一米左右的铁锹把从他的下鄂穿过头颅。幸运的是他活了下来,脑部组织受到损伤,他的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的工友说,盖金是盖金,不是以前的那个盖金。原来是工作负责任、心细如丝的,现在变得脾气暴躁,没有耐心。他的这一变化,引起了脑神经专家们的兴趣,经过研究,人们发现在大脑组织中,有控制行为的,有控制识别的,有控制语言的。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紧密相关,在人的意识中起着主导地位。
书中的那些对于人性阐述的内容让我着迷,原来我们人类是大自然选择的产物,这一点,达尔文的进化论给我们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生命遗传学中,可以看到,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的区别。同卵双胞胎,即使从小给他们分开,在若干年以后,让他们相见,会有已经相识很长时间的那种意识。
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即使从小生活在一起,亲生的父母尽量用同样的爱心对待俩人,那个非亲生的会有生疏感。经过研究人们会发现,人类的近亲不止是现在以为的类人猿,或许与老鼠还是近亲,在人类的繁衍中,一些器官的进化导致了另一些器官的退化。
语言的出现,导致了人脑的发育,劳动工具的制作,导致了集体行为上的合作。在人类的进化中,那些可以让我们繁衍与生存的行为被刻在了基因里。对于基因检索的发现,人们看到在某个序列发生突变,会令这些人群中的行为偏好不同。
对于基因的过度迷信,使得一些科学家幻想着用那些优秀人的基因组合出更优秀的下一代。有一个笑话,当他们向某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索取精子时,这个学者对他们说应该去找自己的父母。事实上,这个组织机构培育出来的人,大部分都是平庸的,只有一个智商达到了180。由此可见,那些优生学的理论依据还是有待商榷。
对于人性中的理性与非理性的探讨可能是最受人关注的,那么人到底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弗洛伊德有一个经典的描述,他说拜科学进步之所赐,人类会因自己的过度自恋,迟早要被打第三次脸。
第一次:是哥白尼的“日心说”革命。否认了“地心说”,让当时的人们经历世界观的崩溃。
第二次: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进化论告诉我们,人并不是神专门创造出来掌管世间万物的。
第三次:心理学、脑神经科学、遗传学、进化论等学科告诉我们,人不是理性的,不是自由的,也不是平等的。
这三次认知进化,使得我们更加认识自己是什么样子,我们不是想象中的那个样子,在我们理性的背后,是非理性的冲动。我们会迷恋邻居家妻子的美貌,会选择性感美女,那怕她们具有攻击性,而不愿选择长相平庸温柔和善,会对背信弃义之人有深恶痛绝之感,会为了那一时快感而挺而犯险。这些行为背后,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还是人性的基因在主导。
发生在头脑中的欲望,是人类在物竞天择中,生存下来的产物,随着环境的不同,那些欲望也会发生改变。可以看到人的大脑不是白板一块,大脑是具有可塑性,又具有善变性,还有易遗忘的特点,这些都是在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
当我们的认知被一些新的认知取代,最初会觉得迷惑,因为这些新的认知让我们觉得陌生,甚至有些不舒服。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习惯了某种思考方式,就好像习惯了中餐,第一次见到西餐,会不适应。从书中可以看到,人类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认知,由于认知的提升,我们更愿意用理性思维与人合作。
从语言到文字,人类经过了数百万年的演变,那时候的人们,可以很快的掌握用语言来进行交流。文字的诞生到形成交流方式,则需要人们通过学习来掌握,这就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提升。因为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扩大,人类社会的行为也由过去的野蛮暴力竞争,趋向于用和平的方式公平竞争,在后面的章节会看到作者的精彩描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