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0205《个人形成论》第四五章读书会

20180205《个人形成论》第四五章读书会

作者: 崔崔JaneTsui | 来源:发表于2018-02-08 11:52 被阅读0次

    20180205《个人形成论》第四、五章线下读书会

    时间:20180205晚上8:00

    地点:“悦”学习-“悦”成长微信群

    参与人员:崔兰珍、刘弢、夏菊清、梁芊骐、魏英、欧小曼、李小良、胡清清

    读书议程:

    一、做了一二三章的回顾内容

    二、本次读书会的心得:

    崔兰珍

    我们w我自己收获:

    读5章感觉很晦涩难懂,可能是被求助者凌乱的表达干扰了。

    1) p60-p63页关于咨询师和求助者的内心体验的描述非常的细腻丰富,透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看到咨询师和求助者都在艰难的进行一个认识自我,表达自我,接纳自我,并最终实现人格重建的一个过程。  另外也看到从求助者的角度坦露自己,意味着将伤口剥开重现,所以几科所有的人在面对自己深层的问题时都会有防御心理,这是心理咨询中最容易遇到的阻抗。

    2) 求助者中心疗法看起来完全没有章法,几个词汇包含了所有的精随,实践起来却是非常不容易的。另个这个疗法所耗的时间会比较长,从书上看来,似乎40次才是结束。p94页,第39次会谈中提到将要结束。当然这个疗法的长期效果应该是最好的。

      认知行为疗法是认知重建,求助者中心疗法是人格重建。

      看起来,认知行为疗法也结合了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内容,前面重视认知重建,结束治疗前的多次冶疗都是为了求助者成为自己的心理咨询师,这也是为了人格重建,使之找到自信的自已,自我欣赏,有信心和力量面对未来。

    3)心理学的书上说的求助者中心疗法的7个阶段和本书的对应关系

      (1)求助者对个人经验持僵化和疏远态度阶段。

      (2)求助者开始“有所动”阶段。--“体验潜在的自我”,抗拒和享受并存,一种包容性的意识觉察, 同时进行理性的自我批评

      (3)求助者能够较为流畅地、自由地表达客观的自我。-充分体验情感关系

      (4)求助者能更自由地表达个人情感,但在表达当前情感时还有顾虑。--对个人自我的喜欢, 同时觉得这样的自我愉悦有点过分。

      (5)求助者能够自由表达当时的个人情感,接受自己的感受,但仍然带有一些迟疑。--关于人格本质的发现

      (6)求助者能够完全接受过去那些被阻碍、被否认的情感,他的自我与情感变得协调一致。--个人成为自己的有机体,成为自己的经验

      (7)由于上一阶段的变化是不可逆转的,因此在此阶段,求助者对治疗条件的作用,例如关注、接纳等已不再看得那么重要。

      成功的治疗中:当事人对他们自己产生了真正积极的情感

    4) q分类技术 p80页提到

    Q分类法的诊断和疗效评估作用

      罗杰斯为研究个体的自我概念,设计了一种区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差距,作为诊断评价心理建康水平的指标,称为Q分类法(Q sort method)。用80-100张卡片,每张卡片分别写有"沉思的"、"常常焦虑"、"能经受紧张"等描述人格的词句,让被试者对每张卡片按最符合-最不符合两个极端之间分9(或7、11)个等级进行判断选择,然后统计各等级选定的卡片数目。一般呈常态分布。研究证实,如果被试者先后两次运用这种判断选择,分别描述现实和理想中的自己,那么两次选择卡片分布统计的结果必然不一样,这就是现实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计算出的两组数据的相关系数就标志被试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此系数越低则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中外研究都证实,经过心理治疗后心理建康水平明显好转者,两种自我的相关系数也显著增高。证实了Q分类法的诊断和疗效评估作用。

    魏英发言内容:

    1、第三章《助益性关系的特点》,如何创造助益性关系的第二点:能否将我真实存在的信息清晰无误地传达给他人。在我们日常人际关系相处时、特别是家庭亲密关系、亲子关系中,这一点非常重要。

    2、这一节第四点:能否做到足够坚强而可以独立于他人?对于我们自己来说,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而不是父母、伴侣等其它人强加给你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无法识别,很容易迷失自己;推及到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应该引导孩子去寻找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并坚持(涉及到兴趣,在《精进》一书中,作者强调应该放弃对兴趣的执念,兴趣是会随着事情发展而变化的,要努力先尝试做结论);

    3、第四章与第五章,总是觉得难以读懂。在听完大家的分享读书会结束后,晚上再读到第六章”经验开放“那一段内容时,反思自己:在读第四章案例部分时开始觉得难懂,加上这段时间很多其它事情处理,没有静心来思考,导致形成本书难读的刻板印象,一直读不下去。其实听完大家的分享,以及自己静下来好好读的话,也并没有想像中那么难。然后接下来读后面的内容 ,果然轻松了很多。

    4、还有一个当时未说的感受,想分享给大家:读书会时分享越多,吸收越多。这是我自己参加这么多次读书会下来,非常深切的体验。

    刘弢发言内容:

    1.      第四章“客观的知识”部分相对简单,与P31的总体假设相呼应。分为三部分阐述:

    1)  有助益的关系:真诚透明、无条件积极关注、共情理解

    2)  发现变化的能力

    3)  结果

    2.      第四章“主观的图景”是从当事人的体验和成长角度写的,值得细细体会。作为咨询师或者普通人都值得通过这种成长路径细细体会和修炼。

    个人感受举例:最近我希望我儿子听我的,让他同意出国游学,但是他非常不乐意,坚决反对,为此我很生气,还各种担心,担心他以后胆小不能适应陌生环境,担心他没有国外的体验少了一项人生选择等等。我用罗杰斯的这个路径尝试去发现这个担心焦虑的我背后真实的自我,我不停的探索我自己内在需求,包括很多层面,我自己也没出去过,其实很想去看看;我也有点担心自己带着孩子出去会不能很好应付各种突发事情;我对孩子可能缺乏安全感的情况的担心和恐惧无法回避,我试图用说服他出国游学来证明他可以克服这种安全感缺失带来的恐惧和不适;通过探索和反复的认清自己的内心深处担心、恐惧和顾虑,我试着接纳这些,理解自己,之后我觉得情绪和心态都发生了很微妙的变化,我没有再试图去说服和控制,我更设身处地的想去了解孩子的想法,去接近和了解另一个可能跟我有不一样想法的人,我的心也开阔的允许这种不一样,没有想要控制和改变的想法和意图,只是单纯的想要了解,希望更接近孩子的内心。

    问题讨论:

    真我是什么?

    可以尝试把心理咨询师书上经验和真我的概念再回顾一下来区分讨论。

    梁芊骐(第四章)读书笔记

    对于本章的内容:我是沿着以下观点读的:个人发展或成长的动机只要提供最低限度的条件,人体就会趋于发展和成熟;如果有机体心理上的发展或成熟趋向受阻碍,心理治疗确定特别重要的作用。

    一、关于心理治疗的客观知识:咨访关系建立后,重点提出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共情;同时来访者被接纳就会放下防御,能够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标准和价值观,从而产生更多的积极态度。

    二、关于治疗师的体验:我的真实感受和我的真实存在足以成为治疗基础,所以特别希望来访者与真实的我相遇;来访者的体验:在矛盾并犹豫的态度中感受到被理解、被信任、安全、真诚。

    三、我的感受:治疗师和当事人的体验深深的触动着我,很惊讶,作者有如此真实的体验,如此的站在双方的角度上来理解人!人作为人,是否源于人本来就有积极向上的动力?允许、接纳、被关注、被认同、理解,做更好的自己!

    第五章笔记:本章就如书本上所说是更为具体讨论当事人所体验的变化的性质。由五个小标题组成,通过大量的对话,更具体的体现了作者所阐述的理论和方法。当事人为了成为真实的自己而勇敢且深入的抗争时,作者对当事人的接纳和尊重会成为一种敬畏,让当事人感受到关爱,这种关系甚至超越了伴侣、父母的根本情感,从而有效的减轻当事人面对生活的紧张和恐惧,在成长的路上有陪伴、倾听、认同、不感孤单。我的感受:当事人在治疗师的陪伴下积极做出了改变,重新看待过往的经验、体验过程,结果变得不那么重要,而是一种享受的过程,是在学习一些新的东西,是一种满足,对于当事人来说是一种新奇而独特的体验,这些都体现在感觉和触觉上,所有当事人的改变,基于治疗师对当事人的接纳、尊重、积极无条件关注、同理心,同时更有他感受当事人的感受的超强能力;言语、陪伴、打开心扉,让当事人有勇气、积极的成长;而情感,复杂而又原始的,使得当事人对自己与治疗师的信任走得更远,为健康人格打下良好的根基!

    菊清的笔记是图片我不会弄上来;

    小曼、小良、青青都有发言(略)

    下一次的举行时间暂定20180226

    承办人:胡青青、何梦雨、夏菊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0205《个人形成论》第四五章读书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mft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