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孩子来斯坦福幼儿园的第三天,孩子已经从不舍我们离开,到主动给我们说拜拜,然后一扭头,就和他的老师连说带比划,投入到他的主题项目里了。 而我也通过静静地观察,也越来越感受到了这所由斯坦福大学直接主办的直属幼儿园的魅力所在!
一个班,六个场景,九个老师,15个幸福的花朵”——毕老师暑期硅谷练娃记(5)一、场景
刚开始我还是比较担心孩子的语言能力,担心如何和老师交流,如何与小伙伴交流。这也是上周第一个半天的适应期时,孩子在课堂开始半小时后开始叫爸爸妈妈。我和幼儿园的老师交流,想是否需要我在现场帮着做些翻译和交流。老师微笑着但明确拒绝了,“do not worry, they would play together”(不用担心,他们会玩在一起玩得)。只是叮嘱我们,明确告诉孩子我们走了,下午放学时再接他(第一堂课离开孩子时,我们看他刚开始玩得开心,就没有打扰他告别,悄悄地离开了)。我们在外面等了一个下午,果不其然,老师没有再联系我们。接孩子时,老师已经告诉我们孩子接下来情绪平复的很多,已经开始融入。
一个班,六个场景,九个老师,15个幸福的花朵”——毕老师暑期硅谷练娃记(5) 一个班,六个场景,九个老师,15个幸福的花朵”——毕老师暑期硅谷练娃记(5) 一个班,六个场景,九个老师,15个幸福的花朵”——毕老师暑期硅谷练娃记(5) 一个班,六个场景,九个老师,15个幸福的花朵”——毕老师暑期硅谷练娃记(5)那怎样做到融入课堂的,接下来三天的窗外观察以及课后我和老师的交流,我发现场景,场景,还是场景,是孩子们自然融入的最好的语言。之前,我曾经介绍过,clay,block,music,painting,water,sand(粘土,积木,音乐,绘画,水和沙子,是这个幼儿园实现教育理念的六大元素,同时也形成了六大场景呢。这里面,没有任何一个老师召集15个孩子一起学习一个主题。六个主题,分别在六个不同的场景设计下,不同的道具下,不同的老师主持,孩子们可以在课堂中任意穿行,随时切换,甚至一个老师在某一时刻只对应一个学生。但一切的选择,是孩子自发的,是孩子自身的兴趣,兴奋点,在支撑着孩子在自己的教室里,以及班级专属的六、七亩户外的院子里,切换。还记得小时候,我们这一代小时候幸福的回忆,“是玩着尿泥长大的”,而没想到在斯坦福大学的直属幼儿园,也一样我们是玩着泥巴、玩着水长大的。第一张学校悬挂的孩子自己的图画,就是孩子共同的心声“我们在这里幼儿园的沙土里,找到了最大的宝藏”。 用场景融入,用主题说话,这是孩子们自我浸润,彼此互动最好的方式。
一个班,六个场景,九个老师,15个幸福的花朵”——毕老师暑期硅谷练娃记(5)二、老师
一个班,六个场景,九个老师,15个幸福的花朵”——毕老师暑期硅谷练娃记(5)上图,是这个15个孩子的夏校老师,我的天哪,哈哈,9位。其中除了3位是管理者和学术研究者,其余6位都是全程陪同的老师。这师生比,哈哈,比斯坦福博士生的比例都低。我在和老师交流中,很自然感觉到他们的事业成就感,所有老师包括最年轻的都在这个幼儿园工作六年以上。他们把这里视为孩子自由创造的天堂。用他们的话说,他们不是发号教学指令的布道者,而是创造一个安全、自然的环境,让孩子们自由地去设计、去创造自己的作品,让孩子们自由地去观看、欣赏、受启发他人的作品。
其实,还有很多有趣的元素,包括这些作为自然背后的科学研究的逻辑,学术追求的搭建,我以后会在专题文章分享,同时会邀请斯坦福幼儿园的专家去国内进行分享和主题培训,今天就不再赘述。
一个班,六个场景,九个老师,15个幸福的花朵”——毕老师暑期硅谷练娃记(5)三、我的思考
最后,我想不得不说的是自己结合国内一些现状的思考或者感慨吧。
国内现在不少天价幼儿园,都强调自己的国际特色,而国际特色在他们最后又往往被肤浅的标签为外语教学,或者外交教学。但真正的孩子国际化学习对于对于孩子来讲,绝不是说很多所谓国际或者双语幼儿园“自以为是”的外语特色(坦白说,孩子在不少这样的幼儿园学习几年后来海外的幼儿园一样无法直接用英语交流。因为他们缺乏真正的双语教学体系,只是把英语作为一个孩子每天念几句的单词和句子,只是作为商业招生的手段),我曾经参加国内某“国际”幼教集团的元旦学生汇演,令我整场坐立不安的是,所谓孩子们的才艺,整场开下来,就是孩子们不知提前排演了多少遍的,朗诵、吟唱英文歌曲,还有表演所谓英文戏剧剧。而整场看下来,我就是一个心痛,本该自由绽放的花朵,却被模式化的扮演成一个个背诵小机器。我当时恨不得就找他们负责人讨要个说法,“能否不要为了招生的噱头,去扼杀孩子创造、快乐、好奇、勇于尝试的天性,能否设计、组织一些孩子自己喜欢的课堂、活动,能否让他们哪怕无组织、无纪律,但能够欢乐、雀跃、绽放笑容的节目?”
就拿这次我的孩子来斯坦福幼儿园的体验,我从没有把孩子来这里学习英文作为第一目的。我鼓励孩子大胆的表达,这种表达首先他用中文都没任何问题,因为在幼儿这个阶段,语言的学习有它自身的规律,表达也有它自身的规律。当美国老师、孩子听不懂中国孩子的语言直接的内容时,他们会通过孩子自身的表情、手术、肢体语言去猜测,然后回应,回应就从试错到达成理解,这就是交流的过程。哈哈,让我开心的是,我的孩子已经开始在班里教老师和外国小朋友中文了,当然,他也自然的在实际场景中开始用模仿、听到的、习得的英文在和外国小朋友交流。一切都是自然的,都是在实际的场景和主题互动下发生!
一个班,六个场景,九个老师,15个幸福的花朵”——毕老师暑期硅谷练娃记(5)学习,在我看来来,就是一种能够浸润到内心的活动、场景、互动的体现。想一想,一个班15个学生,6个老师,每个老师,在一个特定的场景,比如,水,沙子,积木,钢琴等,孩子们在这些场景中可以自由地切换。在这里语言是第二位的,第一位的是环境,是场景,是主题,是互动!
当然,我也理解,这种类型的幼儿园在美国也是少数。我们也不可能要求我们国内的幼儿园一个班6名老师。但是,我们能否在场景设计,在主题设计上下下超出外文的功夫?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何况又是它山之玉呢?谨以本人的感受,与家长朋友分享,也希望我们的孩子们,能享受到形式之外的,真正给他们童年带来快乐、好奇、热情的,场景、体验和活动。
这些也许是,一个爸爸,和一个教育者心中真正的幼儿教育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