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影指数:在第91届奥斯卡颁奖礼上,由华裔导演金国威和伊丽莎白·柴·瓦萨赫伊共同创作的《徒手攀岩》击败极具竞争力的提名作品《滑板少年》和《鲁斯·巴德·金斯伯格》,获得最佳纪录长片奖。
在第91届奥斯卡颁奖礼上,由华裔导演金国威和伊丽莎白·柴·瓦萨赫伊共同创作的《徒手攀岩》击败极具竞争力的提名作品《滑板少年》和《鲁斯·巴德·金斯伯格》,获得最佳纪录长片奖。
两位主创此前拍摄的《攀登梅鲁峰》也是极限运动的题材,此次选择拍摄徒手攀岩也是毫无意外的。
所谓徒手攀岩,意思是攀岩者在攀登时不配备保护措施和防护装备,甚至连救命的绳索都没有。光想想就让人毛骨悚然。
纪录片的主人公亚历克斯从小性格孤僻,害怕和陌生人说话,在室外攀岩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喜欢上了徒手攀岩。
有些自闭的父亲性格宽厚,非常支持儿子攀岩的爱好,而严厉的母亲则培养了亚历克斯的好胜心。让孤僻的亚历克斯拥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恐惧。
亚历克斯旧照,与家人们在一起已经有过上千次徒手攀岩经验的亚历克斯,登上过《国家地理》、《户外攀登》和《户外》等多本杂志的封面。为了进一步地证明自己,他决定挑战还未有人徒手攀登过的“酋长岩”。
“酋长岩”全貌“酋长岩”高3000英尺,约合900余米,被誉为“攀岩宇宙中心”。1958年,第一次登顶的团队花了16个月的时间才完成整个攀岩的过程,其中实际爬行时间为46天。这就足以证明攀登“酋长岩”的难度并不比登顶珠峰低。
拍摄团队也要冒着一定程度的生命危险,尽管有防护装备,在“酋长岩”上他们依然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拍摄人员的登山工具《徒手攀岩》的获奖实至名归,因为拍摄难度确实高出其它提名影片一大截,而且颇具创造力地将剧情片的惊悚性加入到纪录片中。
要体现出《徒手攀岩》独特的地方,就不得不提到剧情片和纪录片的区别。
剧情片的优势,是能够以三幕式的剧作结构为基础精准地挑逗观众的情绪,使观众在每个安排好的情节点为导演所设置的惊悚情节捏一把汗。
不管是采用什么样的叙事结构,剧情片总是存在着一个激励事件,从而实现建置、对抗和结局剧本结构的完成。换句话说,剧情片往往把一个事件的开端作为起点,继而发散出去。
除非事先被剧透或者影片是由真实事件改编的,否则观众很难猜到接下来的故事是怎么发展的。
去年上映的《天才枪手》便是将剧情片的套路发挥到了极致
相反,纪录片所呈现的世界往往显得客观真实而又平静安稳,在观众心中所撩拨的颤动非常有限。因为它所展现的是在一个事件结局已知的基础上,不断往前推演,揭示成因的过程。所以,大部分人看一部纪录片,并不是为了情节层层递进的紧张感,而是出于了解既定事实成因和原貌的渴望。
真实的魅力有时候也是不可替代的。奥斯卡入围影片《登月第一人》讲述的是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月的故事,跟《徒手攀岩》一样是历史性的壮举,但当观看《登月第一人》的时候,即使高司令不紧不慢地说出“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的一大步。”时,其冲击力并不见得会比阿姆斯特朗当年登月的实况影像强太多。
《登月第一人》剧照同时,获得奥斯卡四项大奖的《波西米亚狂想曲》最后重现LIVE AID演唱会的场景模仿得再惟妙惟肖,技术层面上有多么先进,也比不上当年电视的卫星转播。
但是高度确定性的结果使得观影的趣味性降低,让人看得入迷的纪录片便寥寥无几,很容易就成为科普知识的课程影像。
令人惊心胆颤的瞬间而《徒手攀岩》却能将真实性和惊悚性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也就是在真实的情境中创造出惊悚性的效果。
之所以能够有惊悚的效果,首先是极限运动所带来的刺激性,涉及到性命的问题自然免不了心惊胆战的情绪反应。同时,实况记录的真实感能够瞬间地把人的心思转移到亚历克斯攀登的过程,这绝对比摆拍或者剧情片的模仿式演绎更加令人信服。
仅靠手指抓力支撑整个身体在3小时56分钟压缩为十几分钟的攀岩段落里,拉远镜头和特写之间的来回切换,加上拍摄人员略显焦急的对话,紧张的气氛便愈加浓厚。到最后登顶的时刻,拉远镜头的出现像是堆积已久的负面情绪大大舒缓的表现。
前面同行的相继离世、女友的担心和自我的否定一再地渲染攀岩的难度,而成功的结局又推翻了一切,这就是全片的高潮段落。
《徒手攀岩》也许并没有让我们更具体地了解亚历克斯,但亚历克斯在攀岩成功之后表情的淡然足以塑造出一个不卑不亢的超级英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