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杜审言《夏日过郑七山斋》:和朋友一起度过夏天

杜审言《夏日过郑七山斋》:和朋友一起度过夏天

作者: 墙头草说 | 来源:发表于2021-07-19 09:31 被阅读0次

在没有空调、冰箱、手机、wifi的时代,诗人们是怎样消磨漫长夏日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唐代诗人杜审言在他的《夏日过郑七山斋》一诗中给出了答案。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共有樽中好,言寻谷口来。

薜萝山径入,荷芰水亭开。

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

洛阳钟鼓至,车马系迟回。

“共有樽中好,言寻谷口来”,我们都有饮酒的嗜好,我来这里寻找隐士郑子真。诗人在开篇以一个“共”字点出自己与郑七是酒友关系,也点明了在夏日去郑七隐居之处拜访的原因。杨雄《法言.问神篇》:“谷口郑子真不屈其志,而耕于岩石之下,名震京师。”在这里,诗人巧妙化用汉代隐士郑子真的典故,以“谷口”代指郑七的隐居之地,称赞郑七的品质就像郑子真那般高尚。

“薜萝山径入,荷芰水亭开”,薜萝蔓延到山路之上,荷花对着水边的亭台开放。这一联承接上一联中的“寻”字而来,因为郑七隐居之地幽深偏远,所以诗人需要“寻”,才能找到路。走在路上,诗人发现因为少有人走,薜萝之类的花草已经蔓延到了路上;到了郑七的居所,诗人看到荷花对着水边的亭台开放。诗人选取“薜萝”“荷芰”两个典型意象,来赞美郑七的归隐志向以及高洁的品性。

“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日光散发的热气中含着刚刚下过的雨的水汽;傍晚时分,阴云之间隐约传来雷声。夏天的天气就像小孩子的脸一样多变,从诗人出发拜访郑七,到抵达郑七隐居之所,天气经历了多次变化,诗人以“残雨”“日气”“云阴”“晚雷”形容这一天之内天气的变化。同时,这种天气变化也暗示了时间的推移,表明诗人在郑七的隐居之所逗留的时间之长,从侧面写出了两人友谊的亲厚。

“洛阳钟鼓至,车马系迟回”,洛阳城里传来关闭城门的钟鼓声;我的车马依旧拴着,迟迟不肯起行。那隐隐而至的雷声,并没有让诗人产生趁雨落之前回去的想法。紧接着,又传来了洛阳城关闭城门的钟鼓声,诗人依旧没有动身的意思。在这一联中,诗人没有从正面写是如何与郑七在一起欢宴对饮,消磨长夏的,而是从侧面落笔,以“钟鼓至”,车马不愿起行衬托自己的流连忘返,表现出两人之间的深情厚谊。

在一个天气多变的夏日里,诗人去拜访隐居的朋友郑七,途经幽静的山路,欣赏临水而开的荷花,这番幽静的环境已让诗人的心静了下来。到达之后,诗人与郑七开怀对饮,流连忘返,忘记了天气,忘记了时间。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再漫长的夏日也觉得短暂。

相关文章

  • 杜审言《夏日过郑七山斋》:和朋友一起度过夏天

    在没有空调、冰箱、手机、wifi的时代,诗人们是怎样消磨漫长夏日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唐代诗人杜审言在他的《夏日过郑...

  • 解析苏味道的《正月十五日夜》

    还记得我们在解析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里说过杜甫的爷爷杜审言非常的狂妄自傲。有一年,杜审言参加官员选拔考核...

  • 【典故释义】七 襄

    典故释义 七 襄 【七襄】唐•杜审言《七夕》诗:“天街七襄转,阁道二神过”。唐•康翊仁...

  • 露白宵钟彻,风清晓漏闻

    唐永昌元年的一个秋夜,时任江阴县丞的杜审言,应郑明府之邀前来赴宴。 宴席上,杜审言喝得过于尽兴,不禁感概万千,“行...

  • 大唐序曲(3)

    相反,杜审言的好友宋之问,人品极为低劣,尽管我觉得他的才情超过杜审言。先看他一首包含深情的送别诗,对象正是杜审言。...

  • 杜审言

    约645-708,字必简,汉族,中国唐朝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官修文馆直学士。唐高宗咸亨进士,唐中宗时,因与张...

  • 瑰谷对联:携琴摇笔笑山池;高手请对上联

    高手对上联:???瑰谷出下联:携琴摇笔笑山池。 这半副对联是为杜审言出的,也是出自他的诗《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

  • 观唐习律七,写出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的诗人却以模棱两可闻名

    前言 在前几天写杜审言的时候,说过杜审言羞辱苏味道的故事《观唐习律六 这个让屈原作随从、教王羲之书法的狂人是杜甫的...

  • 保存中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

  • 送杜审言

    【最美山西·文化】 送杜审言 (唐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杜审言《夏日过郑七山斋》:和朋友一起度过夏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mjcm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