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谈谈对“一万小时定律”的理解误区

谈谈对“一万小时定律”的理解误区

作者: 哲卷 | 来源:发表于2022-07-11 23:19 被阅读0次

    “一万小时定律”是畅销书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的,即任何事情做好需要花至少一万小时。这个观点今天我们大部分人都已经知道了,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是如果你读过《刻意练习》一书,就会发现很多人对于“一万小时定律”的理解存在一些误区。

    其实,格拉德威尔在《异类》这本书中讲述了几个观点,一万小时只是其中之一,书中主要谈到了智商、运气、家庭环境和一万小时。这些因素都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没有一个是成功的充分条件,甚至加在一起也不充分。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周围环境、运气、天赋、做事的境界等因素,比花笨功夫更重要。

    关于智商,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中给的标准是120,意思是智商太低了就很难成功,这个结论很残酷,但这是事实,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接受或喜欢这个事实。当然你可以选择不接受这个事实,但是对自身不切实际的定位只会害了自己。比如,一个人的智商只有100,那么他想通过努力成为一个顶尖的数学家就事倍功半,甚至几乎不可能,但如果他在某项运动有天赋,即使智商不高,能朝着这方面努力,那么他在这方面取得成功就会事半功倍,即使达不到最顶尖水平,也不至于因为不切实际的定位而一败涂地。

    关于运气,绝大多数成功人士都有运气的成分,而且他们基本都承认这一点,所以他们并没有过分炫耀自己的能力。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一个人越是成功反而越谦虚了。反之,如果他们遇到了挫折,就会检讨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把责任推给了运气。相反,不成功的人在偶尔取得一些成就时,会把自己封神,而失败时就会归咎于运气。

    关于家庭环境,其实家庭和生活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重要。好的环境有利于人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长,能够培养人对生活积极的态度,激发人的潜能。

    总而言之,格拉德威尔讲的这些都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也许你会想,那自己不就是没有希望了吗?其实也不一定,虽然我们不能保证谁能一定成功,但是总有好的方法和更有效的途径。因此我就结合读了《异类》和《刻意练习》这两本书得到的启发以及个人的经验,谈谈我对“一万小时定律”理解。

    一万小时对训练一个人的技能或做出一款好产品,都是必要的。没有这个保障,一切免谈。很多人简单地认为自己只要在一个领域做够一万小时就能出类拔萃,这种认识是大错特错的,这只不过是一个必要条件而已,并不是充分条件。很多人对“一万小时定律”的理解上存在四大误区。

    误区一:简单低层次的工作重复一万小时。有些人花的一万小时都是在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低层次的重复对于个人的精进没有任何意义。在工作中,很多人都犯这个错误。例如,在一些热门的行业中,一些人掌握了一点技术能拿到不错的薪水,于是就守着那点技能每天在低水平地重复。这些人的职业发展很快就遇到了天花板,更不可能成为行业里的专家了,当危机来临,他们就会被淘汰。人想要精进,就要跳出舒适区,只有在学习区做事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

    误区二:好高骛远。这类人和前面讲的人正好相反,他们好高骛远,甚至连简单的事情都不愿意做,不注重学习,也懒得总结经验教训,更不虚心请教。因此,这些人常常花了一万小时,甚至超过了一万小时,但是效果甚微。

    误区三:固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有些才华横溢的人,越是在自己的世界里精进,就越排斥外界。我们很多人做事越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耕耘,对外界的所知就越少,而自己的适应性也就越差。例如,因为发明了晶体管而获得诺贝尔奖的夏克利,他对晶体管钻研得越深,就越来越不愿意接受其他更先进的技术,最后被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同行所抛弃。

    误区四:不注重努力的叠加。一万小时的努力需要发挥积累效应,第二次的努力要最大程度地建立在前一次努力的基础之上,而不是每次都是从头开始。例如,很多人读书做了一大堆题,但是基础知识之间的关系都没有搞清楚,学到的都是零散的知识点,换一道题就不会做了,因此时间花费了不少,但成绩却上不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谈对“一万小时定律”的理解误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mjo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