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孩子在写作文,我也在写作文,所以我们就有了某些共通之处,起码这一项,可以让有母女关系的我们俩,将有共同话题的事儿落到实处。
前些天,孩子月考写了一篇作文,回到家里就洋洋得意地讲给我听。
我细细地品品味儿,提醒她说,你写大了,估计要扣分儿了。
孩子不服气地问我,写大了,就是说有些跑题了吗?
我说,差不多是这样。老师要你写小美满,换个说法就叫小确幸,你倒好写的是救灾的大事儿,这不是写大了是什么?
孩子一听有道理,跟着叫苦不迭,说,早知道这样,我就写身边的小事儿了。
我说,没关系,下次长个心眼儿,审好题再下笔。话说回来,如果你的语言有特色,或许可以少扣几分。
我这么一说,孩子就兴奋起来,喋喋不休地跟我背出几段儿自己得意的句子和段落。还别说,她用的比喻拟人都还挺特别,也就是不落俗套,虽有模仿的痕迹,但绝时不是照搬别人的;虽然她运用修辞手法还显稚嫩,但有些地方还挺能打动人的。
我不动声色地和她聊着,心里却窃喜。我写作给女儿带来的正面影响就是不知不觉中的熏陶和感染。我有时候会跟她聊自己写作时不怎么成熟的心得和体会,包括取材,包括创意等,没想到她真听进去了。
指导归指导,但我很少刻意向孩子展示我写的东西。我会建议孩子读名家的作品,而不希望她看我的拙作,我总认为自己有许多不足之处,担心孩子会把糟粕学了去。但小孩儿就是好奇,你越不让她看,她就越偷偷看,逼得我现作写作都谨慎了许多,再也不敢随心所欲地乱写了,怕她分不清想象出来的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巨大不同。
就这,孩子有时候还是会问我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本来不是什么大问题,但这个年龄的孩子站在她涉世未深的高度和立场,难免误解了许多东西,还困惑得不得了。
不得不说的是,我在影响孩子的时候,孩子也反过来影响了不少。她还是愿意用她自己的方式激励我写下去。比如,我哪一段时间不写文字,孩子就会问我,你咋又停了?她这么一问,我就会想起有时候对她的责备,不管是三天打鱼,两头晒网,还是没有毅力缺乏自律,此时都会统统返照到我身上。我担心勾起她的反驳欲,就找借口糊弄她,说自己在酝酿新篇,要思考清楚才能下笔。刚开始,她很相信我这样的话,认为我说的是真的。往后去发展到半信半疑,逮住机会就会问我,一篇小说需要酝酿这么久吗?到现在开始用鄙弃的目光配合冷笑的鼻息,表示自己对谎言的不屑一顾。孩子的反应到这种程度的时候,我就开始产生了压力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