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儿别往心里去,是有道理的。
人们在小事儿方面很容易陷入死胡同,钻牛角尖儿,最后把自己耗的人仰马翻、精疲力竭。事后想想,这种小事儿方面的深入研究,除了耗自己,对事情的发展好像并没有什么好的作用。
昨天跟老公散步,突然跟他说起了最近跟主任请假的事儿,不确定自己处理好没有,总感觉心里不得劲儿,一会儿有自己的需求没被满足的委屈感,一会儿又觉得是不是把主任给得罪了。越想越觉得有问题。然后他就告诉我,没什么影响的事儿不要占“内存”了,想想需要想的事儿吧。我突然就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居然还有不想这一招。
大事儿别不想,但往往现实就是,很多人在大事儿上真没怎么想过。
身边有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关于朋友买房的。他们家在花销方面特别精打细算,朋友的老婆总能买到最便宜的东西,买帐篷都能遇到买一送一,可见这女主人在精打细算方面算是佼佼者了。但他们买房子这种大件却不怎么多想,现在这个房市行情,他们闲置了一套目前没有什么涨幅空间的房子,不卖也不租。为啥不卖?以后老人可能会来住。为啥不租?因为没钱装修。然后,每个月还得交房贷,还得交物业,还得放着大几十万的不动产在这里闲置。这就是典型的小事儿算计,大事儿反而不算计了。
也可能是我主观揣测了,但目前能支撑他们不卖也不租的原因,要么觉得房子还有涨的空间,要么就是懒得想懒得处理。
为啥会出现这种小事儿多想,大事儿不想的行为呢,我突然从目前的鸡娃现状中找到了答案。
现在鸡娃最厉害的群体是小学生,一个是因为小学生学习任务相对简单,空闲时间也比较多,二个也是因为小学生的“操控性”会更好吧。不辅导作业母慈子孝,一辅导作业鸡飞狗跳,也是发生在小学生阶段吧,初高中一般家长也辅导不了啊,还是趁着能辅导的时候使劲儿鸡。也就是说,在孩子到了比较关键的初高中阶段,很多家长在学习方面反而给不了多大帮助,那么在课业相对简单的小学阶段,却经常用力过猛。
这跟最初的主题,小事儿别多想,大事儿别不想,有些类似的地方。人们总爱思考容易思考的问题,做容易做的事儿,但当小事儿占用了我们过多的"内存"后,就不容易把握住大事儿。
如何把握住大事儿、小事儿,也是个技术活儿。目前,我还没办法把握住啥大事儿,啥小事儿,但总的方向还是,眼光长远一点,思考幅度宽一点儿。
对生活无伤大雅的事儿,就不要想太多,因为想太多就一定能想出事儿来。比如你想这个人儿说这句话是不是内涵我啊,你一旦深想,结果肯定是他在内涵你,如果这个人是个跟你生活没有关键交集的人,他内不内涵你,真的不重要。
对于影响到生活的事儿,一定得多想想。比如挑选人生伴侣,比如家庭的一些重大投资等等。因为这些会实实在在关乎到我们生活的质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