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也许是看了一部假的《建军大业》。之前,虽曾听说过这部影片,网上对它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因为没看,也不好评论。晚上跑到国防大学的礼堂观看,也算是给自己节日一份礼物。
我不反感像这样政治性强的影片启用新人,毕竟老人也是从新人时代过来的,而且让新人演这样的影片,接受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对影视界树立正确的文艺发展方向也是颇有益处的。但昨天看了《建军大业》后,小鲜肉们的演技我不做评点,毕竟我不懂表演,但是对于这一样一部主流价值观的大片,历史常识是如此的空乏确实令我吃惊,我不知道这样一部冠名《建军大业》的影片是如何通过审视而公开上映的。人家导演是香港人,不懂党史军史也就罢了,韩三平、赵宁宇、董哲这些编剧是业界有名人物,《建国大业》《建党伟业》都出自他们之手,可惜在《建军大业》中却没有真正抓住我军建军的灵魂所在。
既然是《建军伟业》,窃以为就应当将人民军队建军的灵魂要紧紧抓住,要把党指挥枪的发展脉络详细讲述。影片从“四一二”大屠杀开始,到1928年朱毛会师井冈山,毛主席说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结束(其实这话都值得商榷,因为这不是毛主席在会师的时候说的,而是在1930年针对时局发表的一封信上讲的),总体来说,大的框架没有问题。特别是南昌城的夜战和三河坝的坚守,展现了人民军队从组建之初就流淌着悍不畏死、英雄无畏的血液,特别是三河坝最后选200人留下断后的细节,看了让人热血沸腾,明知是死,为了让革命留下火种,人人争当断后的英雄,说明这支军队能打大仗、善打硬仗的优良传统。然而,这不是人民军队区别其他任何军队的根本所在。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区别其他军队最本质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就是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项根本原则与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然而,《建军大业》对战斗场景浓墨重彩,对三湾改编是匆匆略过,对古田会议是提都没提,把人民军队的建军史当成了类似任何时期的起义史,明显偏离重点。
南昌起义只是我党武装反抗的觉醒,是我军建军的发轫,从影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叶挺将军鞭打贺龙部一个副营长,导致这个人最后向反动派告密,说明当时军队上下军阀意识还很浓烈。如何将这支由军阀、工人、农民组合而成的军队具有强烈的战斗力、凝聚力,脱胎换骨成不同如以往任何军队的新式军队,才是建军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且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后,发生很多人吃不了苦,整团、甚至整师脱离革命军队的现象,这个在影片中应该体现却没体现,反而着重渲染一种兄弟情怀和精英情怀。三湾改编是我军政治建军的探索,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为整合这支军队注入了新鲜血液。到古田会议以文件形式正式确立我军建军的灵魂与宗旨,标志一支新型的军队正式诞生。它不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起义的军队,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时代产物,有自己明确的纲领,有自己宏伟的伟大目标,有自己克敌制胜的法宝。这样描述方才是真正的《建军大业》。可惜,对常识的缺失让这部本应该更精彩的影片大打折扣。
这里,我无意批评任何人。只想说,如果打着宣传的名义讲了一个违背宣传初衷的故事,这样的宣传不搞也罢。这里,真正的责任不在演员、导演和编剧,而应该由有关部门背起这个责任。如果我们的有关部门还是唱着高调、干着虚事,自己对自己的历史不负责、自己对自己的信仰不根植灵魂,那么,又怎能怨别人说三道四。特别是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益复杂的今天,让正确思想、正确的舆论占据主阵地,更需要我们对自己的信仰、信念真信真懂真笃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