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是扔个东西嘛,还涉及到观念,是不是太离谱了?
乍一看,二者真的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一个是工具,一个是意识形态,怎么看都联系不到一起。
那断舍离是如何做到解放观念的呢?
断舍离作为一种工具,在人遇到物品过多产生困扰的时候能够提供解决思路,加快问题的解决速度。
产生困扰的原因有一是物品重复过多,使用不过来浪费空间和费用,可又控制不住自己不买;二是物品多到摆放混乱,需要时总是找不到,不知道买来的意义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东西很多也很乱,好像都很有用,但在需要的时候都产生不了作用,要它何用?
一方面是好像随时能产出价值的物品,一方面是对现在的自己无用的物品,如此这般就像是工作完成后还在担心以后会不会出现什么问题恰恰也说明了你工作的完成度不高。
同理,你对物品的困扰也说明了你对自己不够了解,导致物品没有被充分利用,想要用数量的堆砌来应对可能遇到的生活问题。
而这些杂物,旧物堆积在家中,不知道应作何处理,就此放任其在原来的位置一日接着一日。时光荏苒,在不知不觉中固化,任其放流。
就像生活中自己的处理事情的方式一样,原来的就行,只要不产生什么看得见的坏的影响,就可以一直持续着。
从具象到意识观念的转变,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像对自己的了解亦是如此。
对自己的了解从来不是那么容易的,它的载体来自于对生活的实践和认真。断舍离作为一个工具,更多是通过断舍离掉一些细枝末节,再慢慢地靠近中心地段。
在不断地断与舍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自己以前的一些观念不再适用现在的自己,也发现什么东西更加适合自己。
从看得见的杂物世界中,管中窥豹了解到看不见的世界的不安与混乱。
原来杂物那么多,摆放得混乱,是因为自己都不知道它们在什么位置更加合适,以及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东西。它们也就变得不那么重要,随意性变得很强,造成了看得见摆放混乱。
做断舍离,就是把一团乱麻,逐步将其理清成一条主线,其他的角色转化为辅助。
日常处理事情亦是如此,如果没有捋清关键思路,决定容易被左右,最后还耽误了问题解决的进度。
从断舍离到观念的转变,是从将多杂的物品通过断舍离逐步捋清自己真正的需求,从前的无所谓的观念也转变为坚定的信念。
整理自己的观念本身是一个难度系数很高的要求,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地靠近,先从手头的实体不需要的物品做断舍离开始,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物品并且发挥其价值,再逐步将断舍离深入到意识形态上,最后回归到日常生活中。
从断舍离到观念,最后回归到断舍离,就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一个道理。
#极简生活#抄书 #抄书静心 #书中自有黄金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