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十岁了,还想着兼职吗?
你以为赚大了,我看是亏大了
你以为是希望,我看是绝望
本文紧扣“兼职”和“个人发展时间窗口”
适合30岁以下的职场人
有些人,估计是带着“意见”,进来看这篇文章的。
“我做兼职,难道我就不算有前途的人了?”
哈哈,我都能脑补他们的意见。不过,且莫生气。先看完吧,也许,也不无道理。
01
我可以做兼职吗?
十多年前,我刚创业的时候,来了一个名牌大学的学生应聘。一切都聊得很愉快,只是最后问我,“我可以做兼职吗?”
我对这个问题很好奇。
我问他:“作为一个即将进入职场的年轻人,念念不忘兼职,你是对你的收入不自信,还是对你的发展和未来不自信?或者,习惯使然?”
十多年后的今天,还有人在问我这个问题。
虽然它看起来那么简单,但似乎很多人就是想不通。说到底,它还是一个格局或职业发展观的问题。
02什么人可以兼职?
先说“什么人可以兼职”吧。毕竟,任何话题都不可能一棍子打死。
我觉得两类人可以兼职:
1.学生
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如果能找到合适的兼职,一方面可以减轻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社会经验。
2.职业固化期的人
什么叫职业固化期的人?就是职业发展一眼能望到头,心里十分清楚,从晋升到收入,都没什么变数的人。
我认识一些体制内的朋友,算是铁饭碗吧。他们跟我说,有时候下午四点多就可以下班了;没有重大过错,单位基本不会开除你;工资不高也不低。但问题也很明显,他们清楚地知道,按照这个体系的规则,自己再努力也是没有晋升机会了。
也就是说,未来,一切都不会有改变。
于是,一帮中年人,在外面做起了兼职。有些开了个小店,有些在外面讲课拿课酬。
我一点意见都没有。
不然,能咋整?
03发展期的人不要做兼职
我的建议是:职业固化期的人可以做兼职,发展期的人不要做兼职。
什么叫发展期的人?
打个比方:一场马拉松比赛,你我他,都站在同一起跑线,我们都处于发轫期和发展期,这时候要做的,是全力以赴地冲刺。因为未来胜负,还未可料。
什么时候就进入了固化期呢?
一场马拉松,在最后半小时,别人领先了你10公里。Ok,这个结果基本定型了,你挣扎也没变数了。
这么来看,如果你是刚毕业,刚进入职场,或者刚进入一个上升期的行业,或者一家发展期的公司,那你就是属于发展期的人。
发展期的人,要做的事情是:一门心思、全力以赴、allin主业和本职工作。
用真正的专注和投入,实现真正的财富自由或阶层逆袭。
你要知道:
创业是有时间窗口的,融资是有时间窗口的,个人职业发展也是有时间窗口的。时间窗口一关闭,你就没机会了。
个人的职业发展窗口期是什么时候?
大概是20岁至35岁。也就是说,如果你这个时间内,没有发展到一定职业高度,或者没有打磨出一门过硬的专业能力,那以后再努力,能看上你,或适合你去的地方都不多了。
所以,有些自以为聪明的不聪明,在于:
时间窗口打开的时候,他在四处瞎搞。时间窗口关闭了,他就很开始认真了。
我觉得吧,
兼兼职、搞搞副业、挣挣外快,适合那些没赶上火车,以及时间窗口关闭之后的人。
04兼职意味着什么?
有多少人思考过“兼职”这个词,意味着什么。
它至少有以下两个意味:
1.兼职意味着,本职工作没特别出彩
别来抬杠。
需要“兼职”,大部分情况下,意味着本职工作没做的特别出彩。
以上有两个修饰语:一,“大部分情况下”;二,“没有特别出彩”。
有人会说,“我的本职工作,也做得不错了。”
从汉语语义分析的角度,“不错”,“很棒”,“出彩”,“特别出彩”,是有区别的。
一般情况下,尤其是在市场化的体制外,本职工作做得特别好的人,根本不需要兼职,就有足够的收入。
2.兼职意味着,兼职技能也没十分突出
为什么这么说?
如果兼职技能特别牛逼,那兼职早就变成主业了。还兼什么职?
比如,有些人也给外面公众号写稿投稿,作为兼职,一篇文章可以赚三四百块。总体来讲,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兼职文章不会特别好。
如果兼职技能特别牛逼的话,他早就自己开公众号做大V去了。要知道,一篇软文广告都可能赚几十万。
很多兼职,兼着兼着,就兼成了主业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牛逼的能力才能成为主业+变不成主业的能力还不够牛逼。
05盲目兼职害处
发展期的人兼职,至少有以下几个害处:
1.分散注意力。不论怎么说,它都是要耗费一定注意力的。起码你兼职之前,都需要做适当准备,甚至兼职完了之后,还有些“售后服务”需要继续耗费时间。
2.耗费时间。不论是做兼职的准备,还是兼职本身,还是在赶往兼职的路上,都是会耗费一定时间的。
关键是:对于一个处在职业发展期的人,把这些注意力和时间,一门心思用在本职上,估计本职工作会更出色。
这就跟公司要不要搞多元化一样。搞多元化的公司,一般是大公司,钱多人多资源多。尽管如此,还不一定成功。你一个小公司,还多元化,那直接就死翘翘了。
同理,一个刚进入职场的人,本业立足未稳,就搞兼职,就等于在搞多元化,这样成功率怎么可能会大?
要知道,对于职业能力来说,不是投资,不是“鸡蛋分散放在几个篮子里更安全”。这社会的真相是:职业能力讲究的是极致。极致就永远有饭吃,什么都“还可以”,是没饭吃的。
处在职业发展期的人,要追求专业能力极致和职场圈层逆袭,而不是兼职带来的那点小钱。
除非,你对本职工作绝望了,或者你对自己绝望了。
06优秀的人,需要做兼职吗?
回到话题本身:优秀的人,需要做兼职吗?
我觉得是不需要的。
如果还需要,说明还不够优秀。
最近大火的B站何同学,今年6月份才毕业。他很会做视频,他的视频播放量有上千万,粉丝有上千万。
据说他光一个视频的赞助费,就有300万。
这是个什么概念?按照你年薪10万来算的话,你需要工作30年,才能抵他1个视频。而他,一个月可以产出10多条视频。
换句话来说,他一年光靠做视频,都可以赚几千万。对了,不要忘记,他是发展的,他接下来还会做老板,会团队运作和公司化运作,那就不是几千万事儿了。
他需要做兼职吗?不需要。
优秀的人怎么可能还需要做兼职?
06有前途的职场人,都不做兼职
我觉得:
进入职场的年轻人,一定能要尽力在35岁之前,冲到中高层,最好是核心团队。
这样不仅不用担心下岗,不仅有薪资,还会有期权,股权。
优秀到一定程度,还需要靠兼职吗?
我们来看看,是不是这样:
小米前副总裁黎万强,前年,也就是41岁,就退休了。
带着身价75亿元。
想想就令人羡慕。
多少人41岁、51岁,还在担心下岗,还在四处奔波养家糊口啊。
还有美团的二把手王慧文,也是42岁的时候,宣布退休了。
身价28个亿。
有人算过,赚1个亿,普通人需要500年。
羡慕吗?
要知道,他们从一开始工作,就没想过要兼职,也没想过把工作当兼职。
再看看“微信之父”张小龙,现在身价110亿。他也不是老板,但估计他从进入职场开始,就没想过要兼职。他一直追求的,是产品极致。
这么优秀的人,还需要兼职么?
你不能对张小龙说,“来我们家兼职一下。”想都别想了,他怎么可能来你这里兼职?哪怕全世界最牛逼的公司请他去兼职,他也不会去。
还有格力董事长董明珠,36岁出去打工。当她作为普通销售员,奔跑在销售一线的时候,我想,她从来没想过,“我还需要找一份兼职。”
不然,她怎么可能从一个普通打工妹,一直打到格力总裁和董事长?
也许,所有的不顺,是从开始工作的时候,想着“要兼职”埋下的吧。
07本职没做好,兼职补不了
上面说了:
职业起步期和职业发展期的人,一定要全力做好本职,争取冲到公司、甚至行业的一定高度。这样你永远不用担心收入、失业。
如果你职场前半场输了,那没办法,做点兼职,补补吧。
就相当于:一开始盖楼,你就盖歪了,或者漏水了。你能咋办?多少人能推到重盖?多少人有机会重盖?那就只能修修补补、做做兼职啰。
本职没做好,后果是什么?
一,收入高不了
二,担心主业下岗,兼职撑不了,那个心累啊
三,几十岁了还在外面跑外快,真不容易。即使一天打三份工,也未必“兼”到什么钱,风里来雨里去。关键是,兼职更不稳定啊。
08 all in主业
年轻人,一门心思做好主业吧。面子,里子,地位,收入,都会有的。
如果你不喜欢主业,那也不要用“找份兼职”来糊涂自己。你可以找一个你愿意allin的主业,直到你不需要任何兼职。
兼职,看起来是个小小选择的问题,其实最后牵涉到的,都是人生大问题。它本质上,是一个职业规划的思想认知问题。
它还跟格局有关。
如果你身边是一群谈论兼职的人,估计格局会受到影响。如果你身边都是一群要做好事业,要做好产品,要打入核心团队的人,估计格局会大很多。
另外,我在好奇:
是不是谈论年薪的人,比谈论日薪的人,竞争力更强一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