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朋友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朋友的私人聚会上,我们认识了一位美国朋友。其实也谈不上认识,就是大家聊得比较开心而已。
他的络腮胡子茬显示年纪大概50多岁,我们姑且叫他威廉教授。
博闻强记,对家庭教育和社会发展及其联系有独到见解。
2中国印象
从上世纪80年代威廉第一次来中国开始,他就开始逐渐喜欢这里。我为什么会有如此推测呢?听我娓娓道来。
中国喜迎八方来客的这种意识形态的开放包容,也为世界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窗户。
据他说五次以后就记不清来中国的次数了,从那时起,为方便交流他曾经学习中文,开启了“痛并快乐着”的学习历程。
说到此,威廉有点兴奋。他开始说英语,讲话很快,乐此不疲地给我们介绍他的感悟。
我也很好奇他都去过哪里,“where did you go in the past?”
“Wow,great,but excuse me,how to translate the last place you said? I’m not clear(我不清楚怎么翻译你最后说的地方).”
虽然我没看过兵马俑,但那的确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3美食
“And I like Chinese food very much(我喜欢中国美食)”,威廉笑着说,
“Food is part of the cultre(其实食物是文化的一部分)”,我补充说,
“So all the dishes we ordered are typical of Hohhot(所以我们点的菜都具有典型的呼市特色).”
“This food called Shaomai(烧麦).Both the old and the youth like it.(老少皆宜)”
威廉一口气吃了三个,赞不绝口,“you know,how was it made? (怎么做出来的)”
我扭头看看了三位学霸,一个文学硕士,一个工程硕士,还有一个经济学博士,我只是个菜鸟吃货。
他们一言不发,冲我伸出大拇指。
“In fact there are lots of cooking techniques in China(其实中华饮食的烹饪手法很多)”看我僵在那里,博士终于出手。
我顿了顿,“ 煎、炒、烹、炸、蒸、煮、炖 and so on.”
威廉一脸懵懂,一头雾水。
他们都忍不住笑了起来,我手舞足蹈地继续讲“add some water, salt and cooking wine(加水和料酒)”,
“mix...mix...嗯...‘洋葱’”,这时博士接过话头“mix with green onion(拌上葱姜),then wrap them up and steam on the water(包起来放在水里蒸). ”
博士出手,力挽狂澜。
“Great,the production process is just like Jiaozi’s(制作过程有点像饺子)”,威廉感慨道。
“Kind of like that(有点像是那样)”,我肯定的说,“but it’s different between ‘蒸’and ‘煮’(“蒸”和“煮”还是不同的)”。
“Well,it's so funny!”威廉笑逐颜开,伸手和我击掌。
他未必对我有什么印象,但或许对烧麦会印象很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