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节后的第一堂语文课
2011-06-12 19:22阅读:118
端午节后的第一堂语文课
端午节第二天,6月7日,星期二,第二节是我的语文课,进到教室里,看到放假三天后的学生,于是就先问他们这三天假期是否过得开心,好多孩子都说不开心,我请喊得最响的潘明隆先说说为什么过得不开心,他说:“放假第一天哥哥没回来,他们中学是第二天开始放的,而第二天是星期天,我得跟着妈妈去教堂。第三天哥哥下午就回学校了。以前我都是哥哥来了,和哥哥玩的。”第二位我请屈小迪站起来,我几乎是和他一起说出一模一样的话的:“因为天天下雨。”然后全班同学一起笑了起来。我知道这个孩子特别爱玩,而且是疯玩。好几次听他老爸来学校说这孩子星期六星期天又怎么去疯玩了,甚至还有跟别校或是别班同学玩得忘了回家的事儿,据说有一次星期六回家已是晚上十一点多了。
接着我就检查反馈端午节放假前布置的有关了解端午节习俗的作业,顺便询问昨天过节的情况。发现只有极少数学生完成了这个作业,还有关于在家过节的也没多少孩子,能说出“五黄”(黄鱼、黄鳝、黄瓜、蛋黄、雄黄)的没有一个孩子,更不用说什么是艾草,什么是菖蒲了(说真的,我也是很大才知道菖蒲的),于是我就想这节课不上新课了,就跟学生聊有关端午节这方面的内容吧。
在请几位学生谈了所了解到的有关端午节习俗的一些最基本的信息后,我为孩子们讲述了端午节由来的四个传说:传说一源于纪念屈原,传说二源于纪念伍子胥,传说三源于纪念孝女曹娥,传说四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当然第一个传说我是作为重点讲的,在我讲述的过程中不时有学生插嘴,说什么家乡见过赛龙舟啦,屈原的故事电视中看过啦等等的。于是我就会停下来请这些学生讲一讲看到过的情景。
最后我在黑板上抄录了陆游的这首《乙卯重五诗》: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带着孩子们一起来感受陆游笔下所描述的南宋时期的人们过端午节的情景,孩子们通过自查字典理解诗意后,又在朗朗的诵读声中结束了这堂语文课,就这样我和孩子们一起在这课堂上又过了一个有着浓浓文化味的端午节。
看着孩子们下课了还争着诵读的情景,我似乎看到了那么又一丝的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