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有很多,其中很多作家在获奖几年后就很少被人提及了,像厄内斯特.海明威这样身故几十年都声名不减、作品在全世界畅销不衰的作家是凤毛麟角的。这除了因为他的一些作品的确震撼人心,还与他传奇的人生经历、极其丰富的爱情生活、不寻常的死亡以及家族厄运的传闻也是有很大关系的。今天来八卦一下有关这个家族的厄运,有传闻说自海明威的父亲那一代就已经遭受了诅咒。
海明威生于1899年7月21日,当他29岁时,他57岁的父亲克拉伦斯自杀身亡。作为长子的海明威不得不收拾残局,将父亲生前的累累负债一笔笔偿清。他认为父亲是个胆小鬼,只有懦夫才会做出自杀这种事。
时隔33年,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美国的家中吞枪自尽,时年62岁。死前这位大作家已遭受抑郁症的折磨数年,视力衰退、健康状况下降,儿子们也不令他省心,财务状况也总使他担忧,种种焦虑使得他几乎无法进行文学创作。有熟悉海明威的朋友说他是个“为写作而生的人”,如果不能再创作出好的作品,他会感到生命毫无意义。也许是这个原因,导致海明威最终选择了与父亲一样,主动告别这个世界。
海明威一生爱过很多女人,但他终其一生都喜爱着的女人除了他的第一个妻子哈德莉,就是自小跟他非常亲密的妹妹乌苏拉了。而乌苏拉也是自杀身亡,享年64岁。
莱切斯特是海明威六个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个,也是他唯一的兄弟。莱切斯特比海明威小16岁,从小就很仰慕自己的大哥,希望处处追随大哥的脚印。海明威去世后,莱切斯特曾出版回忆录《我的兄弟:海明威》,给他带来不少财务收益。据海明威的最后一任私人秘书瓦莱丽亲眼所见,海明威生前(1960年)在古巴时曾收到弟弟寄来的这份回忆录的手稿,想请哥哥过目指点。但是海明威看后大怒,直接把手稿浇上汽油给烧了,还说莱切斯特如果缺钱的话,干嘛不直接找他要。1961年,在海明威的葬礼上,莱切斯特还私下问过瓦莱丽这份手稿的下落,瓦莱丽为了不伤害他的感情,自然是不能据实以告。1982年,67岁的莱切斯特也像哥哥当年一样吞枪自尽。
当人们以为海明威家族的自杀厄运只会降临到五六十岁的成员身上时,1996年,海明威长子的二女儿玛戈特也因药物过量死亡,年仅42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海明威的第三个儿子,即小儿子格里高利的经历。他幼年时即有异装癖,成年后不断遭受抑郁症状侵袭,常年接受电击治疗。在结束了三段婚姻后,格里高利终于做了变性手术,但这仍然未能解决他的混乱。结果变成女性后的格里高利又娶了一个妻子艾达,家族中人都说这个艾达嫁给格里高利只是为了掌控他的钱。两年后格里高利试图离开艾达,跟她离了婚,但是没过多久,抑郁病不停发作、麻烦不断的格里高利身边离不开人,他又回到艾达身边,跟艾达复了婚,财产大权被艾达牢牢握在手中。70岁的一天,格里高利彻夜饮酒派对后,独自裸体走在清晨的街道上,手里拎着裙子和高跟鞋,被警察抓走,投入一所女子监狱。虽然保释金只要100美元,并且手续极其简便,但是看起来艾达并没有试图去监狱保释他,五天后格里高利被发现因心脏病死在牢房里。
格里高利的长子约翰写了一本书《海明威家的厄运》,对自己父亲混乱的一生细细道来,虽然这个父亲曾经是不合格的儿子、丈夫和父亲,但是当他在未受酒精或抑郁控制的清醒状态下,他是令儿子怀念的慈爱慷慨和聪明幽默的父亲。而且,即便生活曾令格里高利如此痛苦,他始终没有自杀,没有屈服于家族厄运,这是不是也算是一种勇敢呢?
格里高利本人也曾写过一本《父亲:一本回忆录》,讲述关于他与父亲海明威的关系。这本书在1976年一经出版,即获得评论家的广泛好评,成为当时的畅销书。格里高利引用了父亲书中的一段话作为自己这本传记的卷首语。
海明威在《海流中的岛屿》这本书中讲述一个父亲托马斯.哈德森与三个儿子在海岛上生活的故事,被看作海明威的一部自传。在这本书中,父亲写道他最喜爱的小儿子:“最小的男孩很英俊,他像袖珍战舰一样的强壮。在外形上,他简直就是托马斯.哈德森的缩小版,只是再要矮些、胖些。他的皮肤一晒就会起雀斑,他有一张滑稽的脸,生来就显得十分老成。他还是个魔鬼,常常对自己的哥哥使坏,他天生就有黑暗的一面,除了托马斯.哈德森以外,没有人能觉察到这一点。……他表现虽好,其实骨子里却很坏,常常以捉弄别人为乐。他是个坏小子,别人都知道这一点,他自己也很清楚。他表现很好,同时内心的邪恶也在增长。”
只可惜这本书是海明威去世后才整理出版的。父亲在世时,父亲讥讽鄙视儿子,儿子对父亲恶语相向,两人同样地富有迷人的魅力,又同样地遭受躁郁症的折磨,却又是那样无法交流,无法向至爱的对方敞开心扉。格里高利非常喜欢父亲书中的这段话,常常一遍又遍地读它,意识到原来父亲是真正了解并喜爱着他的。然而一切晚矣,空余悲哀。
约翰在《海明威家的厄运》这本书中回忆自己幼年时和父亲格里高利一起去看电影的经历。那部电影是关于两个巡逻警察的故事,一个新手,一个即将退休的老手。两人在艰难时世中相互依靠,形同父子。这促使退休后的老手决定做些早该去做的事:因为当警察时他总是繁忙而无暇顾及儿子,现在他想试着跟自己的儿子接触,弥补父子间的裂隙。但是他发现已经太晚了,儿子不愿与他交谈,也没有别人愿意和他来往。老手很是孤独失落,终于有一天,他打开抽屉拿出一把手枪——
“我(约翰)听到坐在我身旁的父亲喃喃地说:‘哦,上帝,不要!’——而后的画面:窗子上有一个弹孔,夕阳透过弹孔照射进来,手枪落地。我看见爸爸双手抱着头,依然在喃喃自语:‘不要,不要!’
于是,我知道他从未走出阴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