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131(七月第三周)
读书笔记131--《俞军产品方法论》- 产品经理的教科书
2020年5月25日第1次阅读
可读性60分
俞军

长期想踏入搜索引擎业,无奈欲投无门,心下甚急,故有此文。
如有公司想做最好的中文搜索,诚意乞一参与机会。
本人热爱搜索成痴,只要是做搜索,不计较地域(无论天南海北,刀山火海),不计较职位(无论高低贵贱一线二线,与搜索相关即可),不计较薪水(可维持个人当地衣食住行即是底线),不计较工作强度(反正已习惯了每日14小时工作制)。
如果你是一家搜索公司的老板,你接到这样的简历,你会做何感想?反正我会对此人表达无限的兴趣。这就是俞军在百度求职时的求职信。
他曾是最励志的产品经理传奇,6年内,从一个不懂技术的普通用户,做到中国互联网第一个产品副总裁,几乎以一己之力开创了百度的产品经理黄金时代。他的产品理念影响过无数产品经理。转战滴滴后,他在持续的自我否定中重新探索产品经理之路。为了学习产品经理选拔,三年面试500多个产品经理;为了内心对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终极追问,从零开始自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由此逐渐形成了一些新的产品方法论。
而这本书作为他的方法论合集,高妙是高妙,给其打60分的原因是如果你不是产品经理的行内人士,这篇“道可道非常道”的理论教科书逻辑性、行文造句都相当一般,大概率是看不透,也没甚趣味。如果你是行内人士,这本融合了经济学、心理学的教科书式方法论,则特别适合你。
一、产品经理的定义是什么?
产品经理出现后,不同行业都逐步诞生了这一岗位,包括软件行业、出版行业、互联网行业等众多不同领域。
而对于产品经理的四大工作职能,俞军将其定义为:需求定义、产品生产、销售、协调。
是的,协调。
俞军说协调也是产品经理的日常工作之一,在公司内部不同职能分工日渐明显的趋势下,产品经理通过协调不同职能的人员甚至部门,使其通力协作,获取最后的结果。我们现在推行的项目经理制,也贴合他的四个特性,其中协调更是重中之重。
二、作为产品经理如何发展?
用户不是自然人,而是需求的集合。
发现市场获利机会的途径有三种:
一是洞察:这其实是利用信息的不对称获利;
二是试错:因为信息不完备,哪怕你有自信是100%的洞察,你也可能得不到完备信息,你可能判断失误,结果可能失败,在这种情况下,要用试错法去确定市场获利机会,所以试错和失败必然是产品开发过程的一部分。
三是偶然性:因为信息有不确定性,很多事情的未来结果,取决于无数个体和群体的未来决策,取决于超越个人已知规律的未来变化。
马化腾当年为什么想以50万的价格卖掉QQ?因为他不看好QQ的前景。为什么没卖掉,因为别人也不看好。
阿里巴巴创业头几年做的1688业务的现在价值,不知道还有没有阿里巴巴总市值的1%。
百度创业后做的前三个业务:搜索技术提供商、企业搜索数据库、CDN内容分发网络早就烟消云散了。
信息的不对称、不完备、不确定充斥着这个世界。洞察、试错、偶然性也纠缠在一起,洞察不大可能孤立出现,在试错中积累的知识越多,就越会有获得洞察的可能性,因为一人一事的偶然性触发后续连锁反应的情况也总是存在。
青蛙吃害虫,所以青蛙对人类来说是益虫。但如果有一天情况变化,青蛙能长成像猪一样大的,那它就成了新的威胁,它们毕竟是食肉动物,随便吃个猫猫狗狗,人们也是不能接受的。于是因为体型变化,带来的力量和风险变化,青蛙们要进入笼子或戴上口套才能生活在人类社区。要么在有人区被捕杀殆尽,要么在无人区生存。很多功高盖主、很多你觉得本心未变但对你的态度变了,也许不是你的错,也许只是作为青蛙,你太大了。(标注1)
三、产品经理的力量
1、逻辑决策:
行为科学研究得出结论,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有5%是非习惯性的,而其他95%的行为都源自于习惯。这基本上意味着习惯,而不是逻辑决定了我们的一生。我们以为自己是理性的,我们以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是讲逻辑、有道理的。但事实上,我们的多数日常行为,都是一些我们自己根本无法了解的隐蔽动机导致的结果。
所谓理性,是指当条件合适时,优先用逻辑去作出决策和预期收益的最大化行为,而不是任由本能和习惯趋势。
而理性思考也要避免麦纳马拉谬误,所谓麦纳马拉谬误就是过度相信数据、依赖数据评估事情,忽略难以量化的事。此典故源自美国前国防部长麦纳马拉,他相信能用量化数据(例如击毙越军的尸体数量和减少己方人员的伤亡数量)衡量美国在越战中的成功,而忽略了其他因素。
2、推动力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影响力,主要来自对另一个人创造价值或造成伤害的能力。这个能力有多大,影响力就有多大,能力很小就几乎没有影响力。所以要提高自己的推动能力,关键是提高自己为他人创造价值的能力,并能充分分析各方诉求,寻找有较多共同利益的方案和视角。然后让对方理解,推进这件事能给他带来创造的价值,或这件事推不动会给他带来的伤害。
3、俞军产品经理12条:
⑴产品经理首先是用户
⑵站在用户角度看待问题
⑶用户体验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⑷追求效果,不做没用的东西
⑸发现需求,而不是创造需求
⑹决定不做什么,往往比决定做什么更重要
⑺用户是很难被教育的,要迎合用户,而不是改变用户
⑻关注最大多数用户,在关键点上超越竞争对手,快速上线,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⑼给用户稳定的体验预期
⑽如果不确定该怎么做,就先学别人是怎么做的
⑾把用户当作傻瓜,不要让用户思考和选择,替用户预先想好
⑿不要给用户不想要的东西,任何没用的东西对用户都是一种伤害
俞军的方法论工作法,值得我们学习,建立自己的原则体系与方法论,可以用自己的确定性来中和世界的不确定性。尤其是最后的产品经理12条,在业内也被很多人所推崇。自己能否在有生之年像俞军、达利欧一样建立自己的人生体系,那,也可以勉强的自诩为一个自由的人吧。
2020年6月14日
徐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