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和我的家乡之《最后一课》

我和我的家乡之《最后一课》

作者: 会飞的石头山 | 来源:发表于2020-10-06 23:03 被阅读0次

    时隔一年,建国七十周年的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还历历在目,姐妹篇《我和我的家乡》也已经上映了。相同的“家乡”主题,还是原来的配方,以集体创作的方式,由单元故事组成,五组导演,五个故事,各显神通,风格迥异。有科幻、有爱情、有动作、有回忆、甚至还有探案。

    每位导演的独特风格,都在半小时的单元故事里体现得淋漓尽致。100多位明星阵容,呈现在观众面前,没有主角,却诉说着同一件事:发生在中国东西南北中五大地域的家乡故事。

    搞笑、刺激、悬疑、浪漫、温暖、感人、共情。

    让人看了笑中带泪,泪中有笑。

    多少人,是今年第一次走进电影院。

    多少人,压抑了大半年的情绪,这一次终于能放肆地大笑又大哭着。

    2020,我们都绷得太紧了,也绷得太久了。印象最深的是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里,范伟饰演的老范,看上去有点“傻”。他是个美术老师,放着城里的优越条件不回,偏要支教乡村,一呆就是10年。晚年,疾病让他记忆混乱,仪容不整,经常晕倒,连儿子都认不出,只能在脑海中完成自己的拼图。可他唯一忘不了的,是当年教书的课堂,那一个个渴望知识的孩子。

    跨越几千公里,从国外回到乡村,从现在穿越回1992年,是为了帮老范找回记忆,更是为了上完那最后一堂课,很傻很天真。而现实中,真的有这么“傻”的人吗?

    有,他的名字叫刘秀祥。

    很多人知道他的故事,是从“背着疯娘上大学”的新闻开始。这个父亲早逝、母亲患有精神病的农村孩子,捡过垃圾,睡过猪圈。他一边读书,一边撑起支离破碎的家,2008年,终于考上了城里的大学。可好不容易改变命运的刘秀祥,毕业后却放弃留在城里的机会,回到老家做了一名乡村教师。

    为什么?

    吃过生活的苦的少年,比任何人都明白,在那些偏远的地方,太多孩子可能一辈子走不出一座山。他走出来了,看见山的那边,真的很美。于是,他想让更多的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他改变了一个又一个孩子的命运。

    曾经平均分100多分的“放羊班”,在他的执教下,47个孩子全部考上了大学。刘秀祥说:“最初,我以为能改变一两个人就足够了。可我改变了50个人,很多年后,我改变的可能是500、5000甚至5万人。”

    不光是刘秀祥,还有“耶鲁村官”秦玥飞,耶鲁毕业的他,不但拒绝了百万年薪,而且还义无反顾的回到中国,到一个贫穷的山村当起了村官,这种投身与牺牲,谈何容易。

    而《最后一课》里的老范,何尝不是如此?

    当年他面对的,是蓬头垢面、连颜料都买不起的孩子。可孩子长大了,有的成为村子的书记、有的成为了大老板、有的成为了知名设计师......在大家共同建设下的乡村,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留下,做了主播为家乡带货、有的养蜂为全村致富......被改写了命运的孩子,将这份善意传递了下去。

    而且每一个看过《最后一课》单元的观众,都会想到自己的老师,也因此结尾处引发许多观众落泪,成为最好哭的一个单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和我的家乡之《最后一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myx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