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真正做好一件事,必然是道与术的结合,道是根本,术是各种技巧的综合应用,在运营中,所谓“怎样的标题可以吸引人”,“如何制造悬念”,甚至怎么刷阅读量粉丝量都是术而已,要真正做好运营,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思维,即“道”:
目标导向意识
是否存在目标导向意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能把工作做到什么level,又可以领到多少工资。
这里有两种工作属性:
1.纯粹的职能支持类工作
2.目标导向类工作
职能支持类工作并非仅仅是助理、秘术等行政岗位,这里特指缺少思考,听指令做事的工作。而目标导向型则是做事前先想想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了达成这个目的是否存在其它可行路径,这些路径是否比原来的方式效果更好。
运用在运营中,如基层客服根据用户的反馈信息分类,反馈给产品做改进;整理用户常见问题,把回答版式共享给其它客服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使用绝妙且搞笑的回复引发传播;根据用户需求反推产品。
效率意识
这里不是说怎样做事情最快,而是指要有投入产出比的观念。那些事情有产出?哪些事情产出不够?哪些产出效率尤其高,值得花时间投入?哪些事情产出不明显,可以完全忽略它?
初级选手只会被动做事,或者是在方向不明的情况下纯靠拍脑袋去行动,中高级选手一定要把事情想清楚,找到目标和容易有所产出的地方,才回开始投入执行。
比如投放广告和宣传时,可以在小号上发布,先测试下传播效果再在大号正式投放;多渠道投放一段时间后比较阅读量,转发量等,摒弃效果不好的渠道,在效果好的渠道上争取很多资源(展示位)。
回报后置意识
回报后置是一种运营最重要的思维,与之相反的是买粉买阅读求点赞求转发等急功近利的行为。运营不应该是一种乞讨卖艺行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博眼球事件,它应该像一坛美酒,你在过去某些时候的付出和积攒下来的用户认可,在某个你意想不到的时刻突然迎来一个小爆发,翻不到你身上为你带来出乎意料的巨大价值。
在互联网世界,有时只有抱着一种更加开放的心态,秉持着一种“先不论我可能会得到什么回报,让我先来基于我的理解把事情做到极致”的心态,你才有可能做到很多有趣的事情。
注重回报和约束,是一种“只有……才……”式的逻辑,只有我得到了预想中的某些回报时,我才会考虑提供给你对应的服务或价值
从用户出发,是一种“既然……那么……”式的逻辑,既然你已经完成了某件让我认可的事,那么我作为用户理应给予你对应的肯定和回报。
总结
运营是一件需要细耕慢作的事,除了至少一项可以拿的出手、直接带来产出的运营硬技能(如文案、内容包装&生产、活动策划、用户互动&维系、数据分析&策略制定等),还需要具备一些基础素质和思维方式、工作习惯等。其中最重要的是3条:
1.目标导向意识
2.效率意识
3.回报后置意识
耐得住寂寞+思考调整才能成为一个好运营。
参考书目:黄有璨《运营之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