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王宽开始正式在这家工厂上班。之所以选择这家厂,是因为这家厂离老家很近,离他现在住的地方也不远,每天骑上摩托车往返只需要十分钟,非常的方便。
再去面试之前,王宽在网上搜集了一些关于这家pvc塑料厂的一些背景信息。信息显示这家厂是浙江一位老板投资建立的,当时是县政府招商引资,吸引外资在本地投资建厂,会提供相应的政府补贴,于是就有很多外地老板来这个县城投资开设工厂,这家就是其中之一。这家厂之前是在另一个地方,后来才搬到这里的。整个厂的规模也比较大,有好几个车间。工厂人员也有差不多百人左右,反正看起来是挺正规的。事实上,还有一个原因让王宽选择这家厂,那就是之前跟他一起工作的同事也去了这家pvc厂,王宽跟他之前加了微信,通过微信聊天,那个同事向他推荐了这家厂,说这家厂环境比之前的那家厂好多了,工资待遇都还可以,只是要上夜班,伙食也不错。在那个同事的极力推荐之下,王宽才最终选择这家厂来上班的。
这家pvc塑料厂专门生产塑料板材,生产有红色,白色,蓝色,黑色,黄色等不同颜色的pvc塑料板,用于做广告板,工地推墙版,搭棚等用途。总共设有好几十条生产线,一条生产线就是一整道工序,从打料,调制原材料,到上机器生产,最后人工接板整个过程之后,一个板子就做好了。王宽的岗位是设备学徒工,就是专门控制机器生产和运行,修理机器,检验成品的优劣,基本就是这些工作职责。每天工作时长为12个小时,两班倒,也就是从早晨八点到晚上八点,晚上八点到第二天早上八点,每半个月倒一次班,包中餐和晚餐。那个同事则是负责打料,调制原材料,然后倒在机器里,控制放料的多少的工作。因为原料是一包一包的,所以也是需要靠体力来搬运的,但是不像之前那家厂的原料百斤重,这个只有它的一半重,而且也会伴有灰尘,但是没有之前那家厂灰尘范围太大。一条生产线下来就需要三个人,一个在后面打料,中间安排一个人盯着机器运转,最末尾就安排一个人在那里接板,堆叠摆放整齐。
王宽没有上过夜班,这是他第一次上夜班。虽说之前经常熬夜,但像这样半个月熬下来,王宽感觉十分累。特别到凌晨一两点,很容易犯困。王宽因为刚进厂,什么都不会,就由一个师傅先带着学习,当学徒工。这个师傅也是从其他分厂调过来的,技术不错,每个月工资基本八九千,甚至上万。王宽第一天上班时是被安排在另一条生产线,带他的是一个广西的师傅,后来一个星期后又被主管安排到了另一条生产线,带他的是一个四川的师傅,也是一个星期左右,又被调到那个来自贵阳的师傅负责的生产线上。王宽开始以为主管这样调来调去是为了让他熟悉不同生产线生产流程,熟悉设备,因为每天生产线生产的板材厚度都不一样,可能是想让他学不同厚度的板材是如何生产的吧。但后来王宽觉得这样调来调去实在学不到啥东西,刚刚和一个师傅熟络起来,又被调到另一个师傅那里,又要重新建立好关系,王宽觉得心烦意乱。因为他本来就不会搞关系,不会打交道。但是若想尽快学会技术,那就必须要和师傅搞好关系。俗话说得好,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很多时候师傅不会全教,会保留一手,要靠你自己领会,所以讨好师傅,搞好关系或许就可以多学到一点技术。王宽觉得这样调来调去实在不好,但因为是新人,刚进来,所以也没有向主管反应这个问题,只能服从主管的安排。
好在最后调到那个贵阳师傅的生产线上,呆的时间很长,刚好有一个半月。王宽在这个师傅的带领下很快学会了基本的设备操作和调试的知识,但是只是皮毛,没有深入。每天一上班,王宽就要拿着设备云行记录表记录机器的相应数值,每两个小时记录一次。然后时不时用毫米刻度尺去测量成品厚度,用卡尺测量板子的长宽高尺寸,要保证在正常范围内才是合格的。每天就是盯着显示屏上的温度,牵引转数,液压值等数据,让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要不间断的盯着屏幕,手动调节,牵引转数和温度值或高或低,都会导致做出的板子太薄或者太厚,有时候温度过高就会导致断板,所以一刻也不能松懈,双眼不离屏幕。就连吃饭也是轮着吃,必须要有一个人盯着屏幕才能放心去吃饭。有时候因为断板,或者板子边界上有黄点,那就需要拆卸机器,打开模具,清理修复。特别是遇到拆机器的时候,非常的累人。有好几颗螺丝需要人力去松开,然后模具又是高温,有时一不小心就会被烫到。为此每次修机器时王宽手背上都会被烫伤,已经有好几个烫伤疤纹。总之,机器运行平稳良好时,那就很省事,只要遇到断板,黄点出现,那就是汗流浃背加烫伤。
说实话,熬夜是最伤人身体的,何况王宽之前上班从未熬过夜。这就导致王宽在这个厂里工作的一个半个月里瘦了好几斤,每天为了缓解疲劳,晚上大量的吸烟来提神,实在太困了,就去洗手间洗把脸。熬过无数夜晚,白天与黑夜颠倒,让他不断的消耗着自己所剩无几的精力。每天熬到早晨八点回到家倒头就睡,但实在无法安心睡眠,稍微有点响动就睡不着。王宽居住的地方,打牌的人,闲聊的人太多,那一个多月基本没有睡好,生物钟完全乱了。
这一切促使他最后选择离开,实在是太消耗身体了。加上这一个半月,与其说是在当学徒,不如说是在当打杂的,基本没有学到多少技术,每天来了师傅就让他盯着机器,需要修理机器时,就提供力气,搭把手就行,每天放任王宽去自己摸索。他后来觉得自己像是个混子,每天在混日子,拿着两三千的底薪,技术没学到,身体消耗又大,继续待在这里好像意义不大。
王宽想不到这些师傅和其他学徒是怎么坚持下去的,怎么熬过来的,他也不可能会去认真对待自己的选择。最终还是违背了自己当初进来时发的承诺和誓言,选择了半途放弃。但想想也很正常,这是他一贯的作风。只是这次的选择付出的代价有点大,消耗了身体,磨灭了意志力,这也让他在今后的工作生活深受其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