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老老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底】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带来了自家新鲜的蔬菜瓜果,凤姐念其是个感恩的人,贾母希望有个能讲新鲜事儿的老人家解闷儿,留刘姥姥住两天再走。刘姥姥不负所望,千方百计编故事讲段子取悦众人。
刘姥姥讲了吃斋念佛的老奶奶得到上天垂怜,本该绝后又得孙子延续香火,众人听得津津有味,唯宝玉沉浸在上段的雪地抱柴的故事中没出来,他惦记着那个穿红袄子白绫裙的漂亮姑娘。
“我们昨天叨扰了史妹妹(承办菊花咏),咱们回去商量着也举办一场诗会,请老太太赏花又还了史妺妹的人情,可好?”探春问宝玉。
“老太太说了,她要摆酒还史妹妹的席,请我们作陪,等我们吃了老太太的席,再回请史妹妹!”湘云这边才乐完,又要吃老太太的宴,宝玉高兴得很。
“只是天气越来越冷了,老太太未必高兴。”探春道。
“没事!天气冷了,等下了头场雪,我们请老太太赏雪,再来个雪中吟诗,兴致更高!”宝玉规划着。
“雪中吟诗,还不如雪中抽柴,那更有趣呢!”显然,黛玉对宝玉痴念红袄儿白绫裙的抽柴女子酸了。
宝钗笑了,宝玉看了黛玉一眼,没答话。
刘姥姥的故事散场时,宝玉瞅了一个机会拉住刘姥姥,细问那抱柴的女子是谁?
“那是我们庄子北边的小祠堂,供的不是佛,却是一个老爷,叫啥来着……”刘姥姥只得继续瞎编。
“不说姓啊名的,只说原故就好。”宝玉迫不及待。
“这老爷没儿子,只有一个女儿,知书识字的,老爷老太太爱得像珍珠儿,可惜这小姐长到十七岁,病死了。”刘姥姥挑明了故事中的抱柴女子,那姑娘人都死了,显然是鬼呀!
“后来呢?”宝玉跺脚叹息,好好的姑娘咋就死了呢!
“后来,老爷太太心疼自己的女儿,盖了那个祠堂塑了像,派人烧香。如今年久失修,人没了,庙也烂了,泥胎的姑娘成了精。”刘姥姥继续瞎编。
“按理说,这样的人是不死的。”宝玉心疼漂亮的姑娘,不该死得那么早。
“反正我们当她成了精,没事时幻成人形出来逛逛,刚才那抱柴的女子,说的就是她,村里人要拿榔头砸她的!”刘姥姥编得活灵活现,村里人还想收拾那鬼呢!
“千万别!要平了那庙的话,罪过更大了!”那女子即便是鬼,宝玉也要努力维护。
“哥儿说的极是,我明天回去,拦着他们就是。”刘姥姥顺口接腔。
“我来成个头儿,攒些钱把庙修好,再装塑泥像,每月给你香火钱给供上,好不好?”宝玉道。
“若这样的话,我托那小姐的福,也有几个钱儿使了。”刘姥姥说。
宝玉细问庙的方位、详细地址,刘姥姥继续瞎嗑,宝玉信以为真地回房中算了一夜,凑了几百钱给焙茗,让他去实地考察。
这瞎编的地址焙茗怎么找得到?他在外忙碌奔波了一天,宝玉在府中望眼欲穿地等了一天,终于在遥远的东北田埂上找到一个破庙。
面对焙茗的叫苦连天,宝玉只得安慰道:肯定是刘姥姥年纪大,记错了。
“你知道不?那塑像根本不是什么女孩儿,是个青脸红发的瘟神爷!”焙茗真是“欲哭无泪”。
“这点事儿都干不好!择日再去找。”宝玉不甘心。
“爷,人家是哄我们的,你就那么信?”焙茗还算清醒。
“若是哄我们的,自然找不到;若是真的,也积了德。”事关早死的漂亮女子,宝玉当自己是该灵魂的救世主。
读后语: 贾宝玉的“痴”病又犯了,面对刘姥姥编出的鬼故事,人家听听就算了,他居然穷追不舍。由漂亮的抱柴女子追溯到早死的小姐,由父母为其建庙塑像到年久失修到快要平庙,刘姥姥咋编得这么像呢?宝玉要拯救该女子,让她的香魂得以安生。在我看来,这纯粹是闲得没事做,闲钱没处花才操这样的心。若他自己的一日三餐得不到保障,若他自己都衣不蔽体,哪还顾得漂亮女子的香魂呢?都是太闲钱多惹的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