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几位伙伴在一块练习,虽然都学习心理咨询,但主攻方向不一样。
一位伙伴想起昨天上课的事儿,有点儿让自己揪心。上课时一学生捣乱,忍不住把学生揪了出来,并且往背上拍了一巴掌。拍这一巴掌之后自己深深的自责:我还是学习心理学的,对孩子为啥用这样的方法?
我也不禁陷入沉思,学心理学就不能惩罚吗?在不影响大局,又不对学生造成伤害的情况下,哪一个快就用哪一个,哪个效果好就用哪个。现在学习的心理学大部分都是从西方过来的,主要就是针对的身心不健康的神经症之类的人,对这样的神经症患者,就应该无条件包容接纳。
作为教师,我们面对的是学生,大都是精神正常的学生,确实需要我们的引导和教育,需要润物细无声。但具体情况也要具体分析,在完成教学任务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怎样迅速的处理问题,应该是最佳的选择。当安抚不起作用的时候,选择批评甚至小的惩罚也未尝不可。对有些人来说,没有惩罚的教育就不是完整的教育。如果今天他在学校不守规则不受惩罚,有一天他走入社会,践踏规则的话,会受到更大的惩罚。
个人认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也不失为智慧。
如果真的惩罚学生对孩学生造成了伤害,用心理学可以更好的做善后处理。
要是作为咨询师同伴的个案,以上应该是认知调整吧。
接下来就分析问题形成的机制。
上课的学生捣乱S,心情焦虑E,揪出来学生又拍了一巴掌R。又认为自己是学心理学的,不这样对待学生,又产生了认知焦虑E',与前面的E叠加,焦虑又增强了。
也就是在焦虑的情绪下,做出了揪出来拍巴掌的行为。如果面对学生捣乱的情景,要是不焦虑的话,智慧老师,又会怎么做呢?这样做了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就是会正向增强?
然后运用暗示技术加固,把程序知识输入脑中,咨询结束。
对于此案例,人生经验,童年经历,父母的养育模式,是主因素还是次因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