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朋友闲聊,聊到了人老去这个话题,他说很害怕变老,我说为什么会害怕呀?
他反问我为什么不害怕呢?
他说年轻的时候,还可以有很多时间精力自我学习提升,锻炼身体,老了身体素质不行了,很多不由自己,很无助。
我说可能是我对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早就接受了,并不觉得老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人都会慢慢变老,可怕的是没有想做的事,没有精神寄托,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老了一样精神矍铄,甚至比年轻人状态还要更好。
当然,要有这样的状态,离不开健康的身体,丰富的精神,亲密的情感,充足的物质。
健康,是需要自己从内心重视生命,热爱生命,自然而然会在每天的饮食作息里,平时的运动里留意。不用刻意追求极致,每天都要精致打卡,当然能做到更好了,把吃得好练得好融入到日常了也是一件爱自己爱家人的好事。哪怕没有做到极致,有重视的信念,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也能做到同等生理年龄里比较不错的状态。
当然相比外在身体看上去的健康状态,内心的愉悦是我更看重的,身体可能是基因影响,到了一定年龄代谢就是会变慢,热爱美食也不能戒掉快乐因子,胖就胖点嘛,只要没有影响健康。
内在的心理健康就需要有一颗强大的心脏,需要自我调节,人都会经历困难的呀,看能不能扛过去,人也会经历悲欢离合,看是不是一直心怀美好善念。内心向善的人,骨子里还是刻着正向乐观的基因,老了也是一个云淡风轻的老头老太太,不是没有喜怒哀乐,是能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
说的就是我哈哈,虽然有过很多至暗时刻,经历后,就都不是事了,还会越来越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前路种种未知,当然这一路上还在不断提升呀。
精神世界,这是一种寄托,人需要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哪怕是做点手工,画画图,养花种草,看书下棋,去自然徒步,陪伴孩子成长的收获等等。这些事情,会让我们在固定安排的事之外,有跟自己相处的方式。
什么是固定安排的事,工作,买房,结婚生子,这些是主流社会安排我们做的事,我们需要做,但也要思考为什么要做,做的过程中,自己有没有赋予这些事更多别的价值。
比如工作,我看起来是为了赚钱,这个一点都没错,但只赚钱,并不能满足我,我需要看到自己一步步成长进步,得到认可的那一刻,成就感爆棚,这是工作给我的精神财富。带着这样的信念,我哪怕工作到老,依然是带着热爱,我一点都不怕老,我相信每个年龄端段的我,都有对应不一样的风采呀。
亲密的情感,是我们内心的需求,没有,不代表不需要,人内心都是渴望亲密关系的陪伴,夫妻,父母子女,朋友。特别是老了后返老还童,对情感的需求更大,青中年强壮的我们,可以用理性克制情感,老了后,会回归到质朴的需求。
那不能等老了再来害怕呀,现在就开始积极经验我们的情感关系呀,没有,就去创造呀。
物质方面,那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是这个数量,没有一个绝对衡量值。能做到和自己内心欲望匹配,就充足了。
当然呢,要想内心安稳,并且能把一生平稳度过到终老,这肯定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不是自己,就是家人,当然呢,也可以是保险公司。
我为什么会脱口而出并不害怕老,我内心真是这么想的,很多时候对我来说,未知的可能会让我害怕。如果是在自己把控范围内的,就不会担忧那么多。
我把这个阶段可能遇到的风险,都做好了转移,基础的风险,生病啊发生意外啊,包括我突然走了,这些不管是对我自己还是家人的损失,我都提前做好了对应保障了,这些就是减少资金损失的风险,也是最基础的,人人都需要的。
中端的风险,是考虑到老了后,不像年轻时候还能赚钱,但花钱是一直都要的,这个支出风险,提前要用好对应工具,买好储蓄险,养老金,我们在世的每一天,都有源源不断的被动收入,满足日常需求开支,这就是不怕老的底气。
养育孩子方面,我现在还没小孩,但也会考虑要小孩,多了之后,肯定多出的责任会更多。现在这个时代,早就不指望养儿防老,生育子女,是希望给他带来幸福快乐,让他过出自己精彩丰富的一生,也是成就自己丰富的生命体验。
当然这个过程中,对我现在创造财富的要求更高了,情感经营关系处理以及健康要求也更高了,我需要照顾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另一个人成年前的人生,这里的成年,是真正独立踏入社会能为自己负责的阶段。
再高端的风险,对我来说目前不存在,哈哈,对于特别有钱的人来说,需要考虑,而且是重点考虑,就是财富怎么传承的问题。
以上就是我并不害怕变老的背后,对生命的一点点感悟思考,最核心的是自己。
对于生老病死,不用害怕,直面它,用以终为始的心态去面对,能更好的让我们体验这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