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罚分明,忽视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别人伤害了我们,我们却不吱声,默认了。
我们或许是因为这事不重要,或者是不敢。
为什么会这样子?
为什么不敢赏罚分明,也就是当别人伤害我们的时候,我们不敢反击,不敢惩罚对方?
这是由于我们认知上的扭曲。
我们认为事情就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
事情只有两种答案,承认对方说的是对的,或者是我错了。那么反应就是两种,同意、表扬、赞美、奖励对方,或者是反击、报复、攻击、惩罚对方。
当别人对我们是肯定、表扬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会承认下来,但很多时候会说,没有没有,我没有你说的那么好。
可是对于对方的批评、攻击,我们却不敢反击,不敢作出反应,沉默以对。
那么正确的认知是什么呢?
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在我看来有三种情况。
第1种是奖励
对方说的是对的,做的是对的,我们会表达认同,这个时候是很高兴的。那我们能给对方给予什么?
很多人对于对方对自己的肯定,会下意识的说,没有没有,我没有做的那么好。其实这就是否定了对方的判断。对方说我们好,做的对,而我们告诉对方你错了,你说的不对,其实我不好。这其实是对对方的一种伤害,那么下一次对方就不会肯定我们,称赞我们了。
正确的做法是什?
当对方肯定我们,称赞我们的时候,我们要接着,并对对方表达感谢,然后反过来称赞对方,你也很好,你也很棒,这样的就会巩固双方的关系了。
或者称之为利他。
当对方称赞我们的时候,我们能够给对方提供什么?特别是当对方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能够帮对方什么?
当我们能够提供帮助,那么下一次我们需要的帮助的时候,对方就可能会帮助我们。
我们就成了对方需要的人,而我们是有力量的,是能够给对方奖励的人。
第2种是忽视
其实我们的沉默,不反应,就是对他人的不“感”兴趣,不“敢”兴趣,眼里没有其他人。
不“感”兴趣,认为对方可有可无,我对这个人是没有感觉的。
不“敢”兴趣,认为对方可能会伤害我们,所以我们不敢有反应。
眼里没有其他人,其实核心是我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其他人。
这样时间久了之后,就会变成小透明。我们心中没有他人,他人心中也没有我们,所以当需要有人做出牺牲的时候,他们就会毫不犹豫把我们拿出来牺牲掉。
这个时候我们想要做出反击,已经晚了。
这个结果不是一天造成的,我们当时的反击力量太弱小了,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对对方形成奖罚机制。
第3种是惩罚
我们遇到的伤害,其实第一反应是反击回去,但我们有时候却不敢。我们为什么会不敢呢?
可能是因为我们觉得自己弱小,对方强大,如果我们反击,我们可能会受到更大的伤害。
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为什么觉得自己弱小,既然觉得自己弱小,那么应该如何强大呢?
奖励,利他
成为有用的人。
也就是第1种情况,当我们能够给别人提供帮助,我们就是强大的人。对方就需要我们,对方就认为我们是强大的人,他们就不敢伤害我们了。
上医治未病,预防,不让情况出现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其实问题的核心就是当我们能够给他人提供帮助,能够奖励对方的时候,我们反击、惩罚对方的时候,我们内心是笃定的。
因为我们先付出了,先利他了,先帮助别人了,所以我们惩罚对方的时候,我们心里是有底的,我们不害怕失去。知道对方即使反击,即使我们失去了对方,我们也不在乎,因为我们帮助别人更多,我有更多的积累。
可能有人就会说了,我现在是一个刚进入职场的小白,什么也不懂,无法利他,无法对对方形成奖励啊?
不要瞧不起自己,你是一个人,你就有力量?你没有能力让俄乌战争停止,巴以冲突停止,但是你有你能做好的事情。比如把领导安排你的工作做好,做到位,做到极致;你可以微笑,与人为善,和别人和谐相处。总之把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再提高一个层次,就会对别人有帮助,别人就会感受到,就会看见你,那就不是一个小透明了。
所有的大人物、伟大的人,他都不是一天成长起来的,都是长期主义。都是从弱小到强大,我们只是重走他们已经走过的路,所以你是安全的,这个方法是正确的。
总结
我们为什么受到伤害的时候不敢反击、惩罚对方?
是因为我们之前做到的不够,不够强大,没有利他,那么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反过来,要有反应,不做小透明,要对别人提供帮助,利他、奖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