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国庆节的第一天,在学校与小我3岁的同事兼好友促膝长谈,想想有点滑稽。人家放假恨不得“远走高飞”,而我们却反其道而行之。
她主动约的我,她在职业规划上有着明确的方向与目标,第一件事就是让我给她算分,看是否具备了参与明年晋职的竞争力。我们对照方案一项项把分数算了出来,结果非常乐观,这让她欣喜万分,决定明年不调动也不支教了,安安心心当班主任。
第二件事却与我有关。市里面要遴选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我要不要加入。就我而言,这几年县里名师工作室的折腾的确让我成长不少,可我心里的疙瘩一直都在,还是职称的事。我其实也想通了要回归到最简单的教育生活中来,已不想要求名利。她比较理解我,但劝我要走向更高的平台。
我说明年我也想要当班主任了,想要去自己的母校支教,那里的学校硬件配置不差,但是没有老师愿意留下。若大一个学校师生已经不足100人。她说你一去至少4年,你孩子怎么办?大的要高考了,小的上一年级,都是关健结点。是啊这是我最大的痛点,是去还是留皆因此而纠结。她又说自己的路就是在班主任的路上不回头了,因为她对英语教育专业方面的事不很感兴趣,而我却是可以继续沿着名师之路走下去的,走向更加广阔平台。她又列举了我的各种优势,以及加入市工作室的各种好处。就这样我很快被她说服了。
整个谈话过程我都是被动的一方,被劝说的一方。是因为前行的路我并没有非常坚定我的方向,我在摇摆不定,我在犹豫不前。我还在担心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