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随园诗话》学习与译注

《随园诗话》学习与译注

作者: 意趣与刺点 | 来源:发表于2020-09-23 06:21 被阅读0次

卷六

八十六

原文

        尹公三次迎銮。幽居庵、紫峰阁诸奇峰,皆从地底搜出,刷沙去土,至三四丈之深。所用朱龙鉴、庄经畲、潘涵等州县官,皆一时名士。又嫌摄山水少,故于寺门外开两湖,题曰“彩虹”、“明镜”。余戏呈诗云:“尚书抱负何曾展?展尽经纶在此山。”

译注

        尹文端公三次迎接皇上銮驾栖霞。幽居庵、紫峰阁等诸奇峰,都是从地底搜出来的,冲刷掉沙子挖去泥土,到三四丈的深度。所调用的朱龙鉴、庄经畲、潘涵等州县官,都是当时的名人。又嫌摄山的水少,所以在寺庙门外开凿了两个湖,题名叫“彩虹”、“明镜”。我作了戏谑诗句呈给尹文端公:“尚书抱负何曾展?展尽经纶在此山。”意思:尹尚书的抱负曾经在哪里施展?满腹经纶尽展现在这座山啦。

        朱龙鉴[清]字又云,号蒙溪,娄县(今上海松江)人。官池州通判。工诗。善山水,笔致简整,尝写摄山胜引图,烟云蓊郁,松竹箫疎,为时雅重。

        庄经畲(1711—1765),常州人,字汇茹,号研农。雍正十年(1732)举人,乾隆二年(1737)进士,授知县,历任建德、盱眙、宁国县知县,泗州、直隶州知州,宁国府知府。知建德县,能雪冤狱。调盱眙,黄水入洪泽,湖岸崩,庄经畲冒雨指挥,水退,人以为神。性强直,遇不平,辄力争之,屡为上官劾奏,至落职,事无验,辄复官。后迁宁国知府卒。著有《澹一斋诗稿》二卷、《研农遗稿》。

        潘涵,浙江钱塘人,乾隆13年(1748年),南汇县知县。

        栖霞山位于南京市栖霞区,古称摄山,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因此得名。历史上曾有五王十四帝登临栖霞山,其中乾隆六下江南,五次驻跸栖霞山。

相关文章

  • 《随园诗话》学习与译注

    卷三 六十四 原文 乾隆初,杭州诗酒之会最盛。名士杭、厉之外,则有朱鹿田樟、吴鸥亭城;汪抱朴台、金江声志章、...

  • 《随园诗话》学习与译注

    卷三 一十八 原文 诗有认假为真而妙者。唐人《宿华山》云:“危栏倚遍都无寐,犹恐星河坠入楼。”宋人《咏梅花...

  • 《随园诗话》学习与译注

    卷三 二十 原文 江州进士崔念陵室许宜媖,七岁《玩月》云:“一种月团圆,照愁复照欢。欢愁两不着,清影上阑干。”其...

  • 《随园诗话》学习与译注

    卷三 一十七 原文 余尝谓: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沈石田《落花》诗云:“浩劫信于今日尽,痴心疑有别家开...

  • 《随园诗话》学习与译注

    卷三 二十七 原文 辽东三老者:戴亨,字遂堂;陈景元,字石闾;马大钵,字雷溪。三人皆布衣不仕,诗宗汉、魏,字学二王...

  • 《随园诗话》学习与译注

    卷三 三十六 原文 诗虽奇伟,而不能揉磨入细,未免粗才。诗虽幽俊,而不能展拓开张,终窘边幅。有作用人,放之则...

  • 《随园诗话》学习与译注

    卷三 三十四 原文 诗如言也,口齿不清,拉杂万语,愈多愈厌。口齿清矣,又须言之有味,听之可爱,方妙。若村妇絮...

  • 《随园诗话》学习与译注

    卷三 三十八 原文 徐雨峰中丞士林,巡抚苏州。人以为继汤文正公之后,一人而已。母丧去官,有诏夺情,不起。其...

  • 《随园诗话》学习与译注

    卷三 五十 原文 诗境最宽,有学士大夫读破万卷,穷老尽气,而不能得其阃奥者。有妇人女子、村氓浅学,偶有一二句...

  • 《随园诗话》学习与译注

    卷三 五十八 原文 某侍郎督学江苏,罗致知名之士。所选五古最佳;七古则不拘何题,动辄千言,引典填书,如涂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园诗话》学习与译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nkn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