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生活教育与语文教育

生活教育与语文教育

作者: 司冰新 | 来源:发表于2021-06-27 22:40 被阅读0次

      生活教育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创造性理论,包含“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以及“社会即学校”。这一理论有效弥补了以往教学模式的不足,为教学活动的稳步开展提供了支持。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育与生活密切联系。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教学和生活要紧密结合,二者不可分割。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植入生活理念,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推动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引进生活教育理论,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知识点,将其有效应用在生活中,使学生形成更高层次的感悟。而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重视理论、忽略实践的情况,教师多是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模式化的教学流程不具备创新意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且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影响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生活教育理论的影响下,教师可以加强理论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全面、深刻的认识,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是有脱节现象的,影响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效果,不利于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第一,没有充分重视生活教育理论。教师还没有形成较为科学、全面的认识,没有以先进理念引导教学活动。教师没有注意从实际生活出发,选取契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导致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存在脱节,无法保证学生的总体学习效果。第二,教学手段和方法较为单一。在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采用丰富、灵活的教学手段,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推进教学活动稳步开展,实现总体教育目标。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手段还不够丰富,多是一味讲授,无法满足学生的内在发展需求和学习需求,且学生无法根据自身掌握的知识、经验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无法激发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没有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学活动中,学生占据课堂主体地位,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安排的教学内容,要围绕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身心发展规律。但在现实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并未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结合学生的知识学习状况设计教学活动,无法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相关文章

  • 生活教育与语文教育

    生活教育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创造性理论,包含“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以及“社会即学校”。这一理论...

  • 《超级学城》生成感悟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他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教育与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寓于生...

  • 陌上杨工作室‖以阅读改变教育(一)

    语文教育的发展历史与特征‖语文教育的“初心” 语文的内涵 语文,包括“语”和“文”两个方面,依据叶圣陶先生的定义,...

  • 再谈诵读经典的时机(二)

    ……13岁前要做的教育,只有一种,语文教育,语文教育要做的是应该做高度的语文教育,是经典教育,我们称为读经教育。 ...

  • 《教育的真谛》读书摘记4

    生活即教育 1.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

  • 我对语文学习的理解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简单的话指出了语文学习与生活极为密切的关系。语文源于生活,记...

  • 水巽说“选文”

    1.如何看待与使用选文,与一个人的教育观、知识观和语文教育认识密切联系在一起。不同的教育观和语文教育观,可以通过对...

  • 语文分享教学·33

    6.3 生活——语文分享教学的外延 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儿童的生长。而他的得意门生——...

  • 常芹读《陶行知教育文集》之“生活教育的创立与成长”有感

    “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需要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

  • 如何教好语文——我的语文教育观

    我的语文教育观 语文教育是什么?语文教育教哪些?语文该怎么教?这些问题,肯定也困扰着除我之外的任何语文教育从业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活教育与语文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nlfu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