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功效】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止血,逐瘀痛经,利湿退黄
【植物形态】
这三种大黄来源于同科同属(大黄属掌叶组),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叶片形状上。
掌叶大黄:叶掌状半裂(裂片深度为叶片宽度的1/2)
唐古特大黄:叶掌状深裂,(叶极深裂,大于1/2,裂又分裂)
药用大黄:叶掌状半裂,(叶浅裂,小于1/4)
【产地】
北大黄: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主产于甘肃、青海、西藏等
南大黄:药用大黄主产于四川、贵州等
【性状鉴别】
1.呈类圆柱形或圆锥形,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习称“锦纹”(系类白色薄壁细胞组织夹有红棕色射线形成)
2.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横切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颗粒性,根茎髓部可见“星点”(异常维管束),环列或不规则散在。
3.根形成层环纹明显,木质部不发达,具明显的放射状纹理,无星点。
4.气清香,味苦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唾液染成黄色。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
1.木栓层:偶有残留
2.皮层:窄,有草酸钙簇晶。
3.韧皮部:筛管群明显,薄壁组织发达,有黏液腔。
4.形成层:成环。
5.木质部:导管稀疏,径向排列,非木化
6.髓部:宽广,有异常维管束(韧在内,木在外),排列成环或散在,射线呈星状射出,韧皮部中有黏液腔,内含红棕色物质。
薄壁组织中含草酸钙簇晶及淀粉粒。
根横切面
木质部分化到中心,髓部不明显。
粉末:黄棕色
1.草酸钙簇晶:大而多,棱角多短钝
2.导管:多网纹导管,并有具缘纹孔,螺纹及环纹导管,非木化。
3.淀粉粒:单粒脐点星状,类球形,复粒由2~8分粒组成。
【成分】
游离蒽醌衍生物:抗菌成分
结合型蒽醌衍生物:泻下成分
鞣质:收敛成分
【理化鉴别】
1.薄层色谱
2.微量升华(检查游离蒽醌)
【检查】
土大黄,不得检出
【非正品】
1.藏边大黄
2.河套大黄
3.华北大黄
4.天山大黄
5.土大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