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下雪了,晚上下课后骑了会自行车,短短一段路,耳朵冻得生疼。
学生读高三,拔高类型。课间休息时说自己最近睡眠时间严重不足,睡眠质量也不高,听我的课都要强打起精神。
我的课讲的很好,这本是不应该出现的状况。但转念一想,又完全理解了学生的状态:学习任务繁重,高考临近,压力自然也逐渐增大,晚上做作业的时间,又被额外加的英语课占用,导致睡眠时间不够质量不高,上课犯困,很正常。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读高三时的那个冬天:同样是下雪的冬日夜晚,同样带着一堆作业回家。同样每晚只睡六小时,同样上课会犯困。
十几年过去,高考这根指挥棒不变,一茬茬的高三学生都会经历这种难忘的冬日。
那时候的农村家庭,都没暖气,连小太阳因为耗电,都是一种并不常见的奢侈品。每晚下了晚自习,也是骑车回家,短短一段路,耳朵冻得生疼。
到家后喝碗妈妈特意留给我的热粥,搓搓手,开始完成当天的各科作业。
那时候天可是真的冷啊。喝完粥,坐在书桌前,脚依然冰凉。冷的受不住时,搬个折叠小桌子,把被子盖腿上,披上棉衣,坐炕上继续写作业。冰凉的双脚一会会就暖和了起来。身子暖和了,困意也随之袭来。到十二点,作业还没做完,但做题思路已经完全被困意打败,这种迷糊的状态,自然没法专注做作业。
实在太困,这时候我会央求我妈,第二天早上三点或四点叫我起床,到时再补作业:被窝太温暖,我太困。必须得睡。
妈妈应该当时也很心疼她孩子这种状态,但并没多说什么,第二天一早,一定会准时叫我起床。
补完作业,妈妈的热毛巾就递过来了,不刷牙,擦把脸,直接坐床上,就着小折叠桌吃完早饭。六点准时出发去学校。
因为睡眠时间不够,加上自己英语科目从来都是强项,英语课和珍贵的课间休息时间,基本都被我用来补觉了。(不建议高三的学生们在英语课上补觉,请自觉替换成自己最强的学科)
高三那年整个冬日,基本就是这么过来的。
学习这件事情,向来都很苦,也很枯燥无聊。但既然决定了考大学,既然内心底还有梦想,这时候就应该坚持。你们现在的硬件条件,比当年的我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
电影《无问西东》中有个情节: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学生们坐在临时搭建的屋子里上课。昆明多雨,稻草搭建的屋顶很快就漏雨厉害,外面的电闪雷鸣,盖过了老师讲课的声音,有雨滴也逐渐落到老师和学生们的肩上、头上。但整个教室里,学生们依然在认真听讲,老师依然在黑板上奋笔疾书。
雨越下越大,终于完全盖过了老师的讲课声。老师转个身,无奈地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字:静坐听雨。
日军飞机空投炸弹,警报来袭,老师和学生们在山洞里避难。外面的世界嘈杂混乱,上课地方换了,上课节奏依旧,老师讲的认真,学生听得仔细。
就是在这种糟糕的环境下,西南联大诞生了一个个在现当代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
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比当年的他们,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
电影《无问西东》的英文名叫《forever young》,这个名字大概就是要告诉我们:无论生在什么样的环境,遭遇什么样的困境,也许迷茫,也许彷徨,但当下的要紧事,依然必须坚持做下去。
坚持下去,无问西东。最后的结果,一定会带给你丰盈的回报。
学习如此,生活,又何尝不是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