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影评~
《何以为家》上映了。影片还有另外一个名字,《迦百农》。导演说——“迦百农”是耶稣的城,在法文和英文中都解释为“混乱”。
混乱,正是影片给人最直观的感受。
故事发生在黎巴嫩的一座贫民窟,楼房破败,街道肮脏,人们过着极其混乱的生活。
对大多数世人来说,家是一个温馨字眼,而对《何以为家》的小男主赞恩来说,家却是他的梦魇,是刻在他心口的一块疤。
《何以为家》有个颇为离奇的开场。
12岁的赞恩拿刀捅了人,然后,他将亲生父母送上了法庭。原因同样匪夷所思一一“因为他们生下了我。”
父母赐予子女生命,倒成了原罪?
不,真正的罪是生而不养。
父母极其贫穷却不停地生下了一个又一个孩子。12岁的赞恩是家中的长子,因为没有身份不仅不能上学,还要承担起生活和家庭的重担,从未得到过家庭的温暖。“我听过的最温柔的一句话是:‘滚,婊子的儿子’。生活是一堆狗屎,不比我的鞋子更值钱。”父母的无情,社会的不公使得赞恩被迫离家出走,流浪街头,甚至锒铛入狱。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看电影的过程中,我震惊于赞恩生活之苦,感慨他控诉父母“ 生而不养”之痛。
比如,赞恩晚上起夜的时候,要小心翼翼地迈过四五个弟妹的身体;
比如,赞恩路过去,上学的孩子时,投注的羡慕眼光;
比如,赞恩没有出生证明,直到入狱体检才通过牙齿鉴定知道自己的确切年龄;
饥饿、疲惫、孤独,是赞恩生活的主旋律。
而在他痛苦不堪的时候,父母在做什么呢?
是日常生活的忽视,是深夜摇晃的床,是毫不留情的一个巴掌。
比起这些,《都挺好》的苏大强还有什么恶心人的?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如果《何以为家》只一味渲染赞恩的生活之苦,谈不上震撼。我想真正的震撼在于,每个人其实都没有错,但最终每个人都很痛苦,如果每个人都痛苦,那是不是社会的病?
这一份鲜血淋漓的痛,化成泪砸在世人的心坎上,促发更多人去思考,如何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的“家”,如何让成年人救赎自己会犯的“罪”。
电影能改变什么吗?如导演所言,希望用电影作为“武器”,在社会的阴暗角落投下一束聚光灯,让这些光线,渗透到那些贫困且无法逃脱命运的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想,哪怕是微光,也能惊醒世人。
你现实中的赞恩的人生便被这一束光照亮一一电影拍摄后,他和家人一起移民挪威生活,已经开始接受教育。在那里,他终于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床。
影片最后,唯一的一个笑容而我们能做的,便是觉醒、关注、永不放弃希望。不要害怕生命中 不完美的角落,阳光在每个裂缝中散落。
这是我们能给那些孩子的最温柔的守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