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从“白雪堂”的渊源略谈儒家精神在磐安乡村的传承

从“白雪堂”的渊源略谈儒家精神在磐安乡村的传承

作者: 施勇青 | 来源:发表于2019-06-24 16:43 被阅读0次

“白屋生贤候门教读,雪堂养老天府纶音”。这是位于磐安县安文街道中田村的古建筑“白雪堂”门口的一副对联,而“白雪堂”乃明代本村人氏陈汝器告老还乡时明万历皇帝朱翊钧念其清清白白如雪映照的人格操守而恩赐的匾额。

陈汝器,磐安县(原属东阳县)安文的中田村人,讳瑼(zhuān),字仲成,又名汝器,号静斋,生于明嘉靖甲辰(1544年)二月,卒于明天启癸亥(1623年)正月,育有三子二女。陈汝器被中田村陈氏后人尊称为“巽(xùn)六十四公”,自幼禀赋慧聪,好学博闻,熟读诸子百家、四书五经,是当时一位博古通达、闻名京城的贤者,且常为皇侯授课。又性情高远,喜游历燕赵姑苏,笑傲于林泉,著有诗词赋集《缶鸣稿》,时人对他有着很高的评价,谓其有“阮谢流风”。更兼其心怀义仁,慈悲为情,在还乡不久之后,恰逢饥荒之年,遂倾其家中所有赈济附近饥民数千余人。

因陈汝器学识过人,并曾为皇太子授课数载,是故当他准备递交辞呈回乡之季,万历皇帝亲自诏见了他,许高官以挽留,但陈汝器说:“被皇上称为先生,已是我的最大荣耀,再也没有比这更大的‘官’,只因家中双亲日渐年老欲回乡侍奉尽孝,还请皇上恩准。”万历皇帝感其孝心欲赐千人随还,陈汝器心想这么多人回村吃饭的生计也成大问题,所以委婉地向皇帝告说:“吾村二里许有一山岭,只容一人身过,我别无他求,只求皇上能为此岭赐名‘皇岩岭’,虽只身一人回家,也心满意足矣。”万历皇帝心悦,便赐中田村外的山岭为“皇岩岭”,同时有感于陈汝器的清白操守,有传统儒家风范,乃道:“先生高风亮节,一不求高官,二不要送行,就准你村建一堂‘白雪堂’,一厅‘崇德堂’,赐白雪堂以金砖铺地。”陈汝器叩谢皇恩,并说:“因金砖易于招贼,还请皇上恩准白雪堂以毛砖铺地。”皇帝被陈汝器不受重金的胸怀所感动,慨叹良久,亦准其奏。

陈汝器回村后,以“眠牛”图案设计堂楼厅屋。以大花厅三间、高花堂楼三间为牛身,二厢四直长住房为牛腿,以村东北角乌梓树为牛角,村南亭塘的冬青为牛尾。牛身堂楼作为“白雪堂”,大厅为“崇德堂”。因陈汝器深感家乡亲友生活之不易、物力之维艰,所以建造楼堂的速度也较为缓慢。至崇祯年间,所有的楼厅才得以全部完成,此后历代子孙也多有维护修缮,但在清同治初年遭受太平天国之乱被火烧毁,现存的白雪堂、崇德堂等古建筑系清同治时期重建,而白雪堂的地面部分依然保留着明代建造之初以毛砖铺地的格局未进行任何改动,只是进入崇德堂前面的正门牌楼此后未能重建,殊为可惜。

当前,磐安除了有“婺州南宗”之称的榉溪村孔氏家庙,和被誉为“理学名宗”的梓誉村蔡氏宗祠,还有许多古村落也较好地保留了儒家文化的经典脉络。在梳理磐安本地的儒家文化传承典型人物中,象安文中田村“白雪堂”的主人陈汝器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士之一。在文化的传承表象上,传统建筑得到留存是标志。而在精神的内涵上,这些先人们对后世的磐安子孙们更是有着巨大的影响。磐安先祖们遵循着耕读传家的传统,推崇教育、勤勉节俭、重视孝道、厚生忠义等等的儒家精神,在我们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现代文明进程中,尤其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历史长河中的儒家圣贤们,包括孔子、孟子就都对中国广大的乡村都有着美好的奋斗理想,在他们的著作论述与社会实践中,淳朴的民风、良好的家风、文明的乡风是儒家精神提倡的重心,对于当前乡村的振兴有着良好的指引与借鉴作用。磐安虽然地处山区、交通闭塞,商贸不兴、人口稀少,但儒家文化的根脉一直深扎在这片山地延续千年未曾中断,从萧统选择大盘山隐居编撰《文选》,到孔子第四十八世裔孙孔端躬率众落根榉溪,从爱国诗人陆游三进安文,到被乾隆赐“文绮”的江南七才子之一叶蓁(zhēn),还有羊愔、卢琰、王霆、王象之、陈大猷等磐安本地文人名士,无不延续着文脉续传的精彩故事。陈汝器之所以能得到皇帝的学识成为太子之师,必然是一位正人君子、饱学之士,而要成为一个道德高尚、品格端庄、学富五车、融会贯通的大家鸿儒,自然少不了刻苦求学的经历。在耕读的传统上,陈汝器的家族无疑是一以贯之的,尤其是磐安这样偏僻的山区,好的师尊、书籍来之不易。不过,据查考磐安古代的乡村书院还是丰富的,象杏檀书院、玉山草堂、青云书院、肃公书院等等都曾经非常有名。磐安在历史上曾出过七十多位进士,这是与乡村书院的兴办密不可分的。陈汝器是一位古代知识分子的代表,但这个文化人的背后却站立着整个县、乡、村对于儒家文化的尊重,从整个族系到他的父母,从县教育行政机构到乡村私塾,从官学到校、痒、序、蒙学,无不有一个对教育高度重视的核心理念。磐安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在现代也得到延续,那就是举全县之力首先对学校进行优先投入与建设。此外,在乡村层面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保护古祠堂、建设乡村书院方面也有不少可圈可点的探索。象榉溪村杏坛书院的主理人卢震老师就在恢复传统书院的教育功能,为我县中小学生传承儒学精神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得到学校与家长的高度好评。而目前“白雪堂”的建筑主体已全面修缮完毕,“白雪堂”也成为磐安本土书法家、画家们的作品展馆与文化交流场所;两边的厢房已建成“云山书屋”,收藏有近两万多册书籍,全部免费对社区民众开放,并定期举办读书会与学习讲座。

白雪堂与崇德堂对于中田村的民风影响也是深刻的。中国素来就有祖先崇拜的基因,任何一个地域、村落或者家族如果有品德高尚或者才能出众的先祖,他的思想与事迹必定会在宗祠、宗谱或者大事纪中充分体现,给后人带来示范的效应。在崇德堂有一副对联可以得窥其中一二,上联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撑天八根大柱”,下联为“慈爱温良敬止和真涉世有几个神方”,其所倡导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与慈、爱、温、良、敬、止、和、真,就是儒家思想在中田村的村民思想与行为规范上集中体现。作为陈汝器来说,他的一生也是在充分践行着这副对联蕴含着的立言、立身、立德的儒家精神。比如“孝”的文化,他宁可不要做官,也要向万历皇帝辞行回老家侍奉年老的双亲,而他谢绝皇帝的赠金砖之举,则可以看出他对自身永保“廉”的人格要求,在他举所有财力救济饥民的的行动上来看,他把孟子对于善端扩而充之的“义”的思想作出的完美诠释。中田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也因为得益于先祖的事迹与思想教化,取得了一系列的进步,环境美化、文化传承、法治建设、旅居兴村等都得到良好改观。

我们的社会正在步入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进程,在对待父母的老去之季如何尽孝、面对各种各样的利益诱惑时要如何把握初心、在帮忙他人的公益实践中又怎样完善人格等方面,孝悌为本、克勤克俭、清廉正义、和谐与共的儒家传统道德思想都能给我们指引出一种标杆。可以说乡村儒学的精神是我们为人处事、工作学习的“根”,古代乡贤的思想与事迹为他们所处时代作出过贡献,对我们现代乡村也仍具备道德教化、培养高尚人格、提升乡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这就是“白雪堂”给我们磐安乡村在传承儒家精神过程中所带的的深刻启示。

对于这个启示,如果我们能够好好珍惜和利用,对于当下磐安的乡村振兴就是一个莫大的恩惠。首先政府要大力推动儒学小镇以及历史文化名村建设。“婺州南孔”榉溪村孔氏家庙是孔子的三大圣地之一,是千年礼俗核心、儒学文化创造者的庙堂;磐安的其它许多乡村在儒家文化的传承上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要坚持文化传承与自信,加强对这些古村落的保护、规划与修复。政府要明确各个行政部门对这些古村落的保护、监管职责,并在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上给予重点关注。同时可以引进民间资本参与到古村的修缮与业态植入,通过修复、整理、建设,进行整体规划与大力推广,达到双赢之效。如榉溪村的蓝莲文化团队的入驻就是比较好的尝试。其次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儒家精神的弘扬。比如每年定期举办较高规格的孔子学术年会、海峡两岸祭孔大会,邀请儒学知名人士与学术界参与到磐安的儒家精神的建设中来,不断扩大磐安在儒学精神传承方面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在榉溪村、梓誉村、横路村、大皿村、中田村等古村,选一至三人能熟练掌握本村的历史文化乡贤典故和精神且能够流畅表达的村民组成宣讲团,到各村去讲故事、宣传自己村子的历史人物,通过交流,唤醒村子里的村民对于自己村落的了解、关心和热爱。同时,教育行政部门也可以组织力量编写本地儒家文化课外教材与读本,让各个村子所在地的乡中心校,在小学高年纪段和初中段,以及高中段选一批来自这些古村的学生,在校园内讲述自己村子的故事和儒家精神来唤醒学校的学生对于自己村落的了解和自信。也可以邀请县领导参加活动亲自讲述自己村子和家族的故事和儒家精神,从而把曾经出过七十多位进士的磐安土地上生动感人的儒家精神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变成乡村文化礼堂内容建设和乡中心校乡土内容建设的实实在在的项目,变成一个个村民和孩子们心中自豪的所在,变成这些村子在当下时代积极进取、发扬传承的精神源泉。再次,在文旅项目推介上要创新融入儒家精神元素。如:组织学生们到榉溪、中田等古村参加入泮礼、成人礼诸如此类的研学活动,制作一些具有儒学文化内涵的物件;或者给各个古村落的孩子赠送有白雪堂文字、印有白雪堂图案的T恤;也可以设计有儒学经典语录的手机套送给考上大学的新生;或者烧制一些带有“婺州南宗”、“梓誉天下”字样的花盆来妆点几个村落的环境,炼制相关的茶具套型;针对给一些特殊的人群,如远在外面的乡贤、求学的学子、退休的教师、优秀党员,充分调动他们思祖念乡、回报家乡与社会的荣誉感与责任感,把传统的儒学精神化为缕缕细雨来润泽磐安这块古老又充满生机的土地。

(感谢中田村史编写小组提供白雪堂资料)

从“白雪堂”的渊源略谈儒家精神在磐安乡村的传承

相关文章

  • 从“白雪堂”的渊源略谈儒家精神在磐安乡村的传承

    “白屋生贤候门教读,雪堂养老天府纶音”。这是位于磐安县安文街道中田村的古建筑“白雪堂”门口的一副对联,而“白雪堂”...

  • 乡村振兴怎么干 | 磐安“共享农屋”激活乡村振兴

    磐安“共享农屋”激活乡村振兴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人海子的梦想,正以另一种方式在磐安大山深处绽...

  • 晨间日记2019 8 21源远流长侠与儒——得到贾行家武侠课笔记

    孔子以及儒家根武侠是很有渊源,不过个人觉得,不是武侠受儒家的影响,而是儒家需要武侠,彼此相互联系,互为影响。 在梁...

  • 孟子

    孟子被尊为亚圣,是儒家的著名传承人之一。而孟子在原来孔子的基础上 对儒家的学问也有传承和创新,那么孟子的传承是什么...

  • 齐宣王为何不会采纳孟子的建议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最大代表之一,传承了孔子的精神血脉,并且发扬了其中的理念,而作为一个儒家,还有着积极入世...

  • 儒家的精神

    儒家的核心精神是以人为不言自明的前提,以人的自我修养、人际交往和天人关系为空间、以孝为时间,在现实性层面,是人类的...

  • 把根留住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传承是凝聚民族精神的根脉。 乡村文化是广大村民灵魂和精神家园。在振兴乡...

  • 磐安四大故事

    磐安故事 | 磐安“四大”的传说 磐安旅游 2019-08-19 订阅 磐安“四大”的传说 题记 磐安是一片神奇的...

  • 《易经》中的儒家担当精神:爱护黎民百姓

    前文中我们从《易经》泰卦九二谈儒家的承担精神:承担国家重任;本文我们从讼卦九二谈儒家的承担精神:爱护黎民百姓。 讼...

  • 2019乡村师范生二次材料补充

    part1使命感 1.分享一下你与乡村教育的渊源,同时谈一谈申报马云乡村师范生计划的初心。 渊源☞关于我与乡村教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白雪堂”的渊源略谈儒家精神在磐安乡村的传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npo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