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人心叵测的世界里,所见未必所得。

比如人与人之间打交道,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存在绝对的坦诚,
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会给彼此之间留下一点属于自己的隐私空间,
这并非不信任,而是另一种尊重的表达。
而在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场景下,我们面对更多的陌生人,
我们所保留的,所隐藏的观点和态度,往往更多,
因为我们并不知道对方究竟会用怎样的态度看待自己,
也会深知那句“切莫交浅言深”所带来的警告,
你这样做,我这样做,大家都这样做,那么结果,
必然会出现关于“被隐藏的部分”所引发的猜想,
有些猜想,是理性的,是一种默认的理解,
而有些猜想,则是极端的,甚至是报以恶意的存在,
我们把这样主观而固执,愚昧且恶意的态度,称之为偏见。

那么,偏见为什么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愚蠢呢?
在这里,请让我把这个观点一分为二的进行分析,
首先,说说根深蒂固,
偏见之所以是偏见,先偏,才见。
通俗的说,偏见的出现,是先用偏激的,不够理性的认知去给一个人或者一件事以定位,
然后以这个定位为核心,去见识其“自以为的真相”,去识别其“自以为的理解”。
而这个偏激的,不够理性的认知,往往源自于他们本身的经历和所谓的经验,
可是,他们的经历和经验过时了,或者本身他们就不是优秀的人,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认知,必然会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
比如临近春节,很多长辈在饭桌上指责晚辈不会生活,不懂做人,不能成为他们眼中“优秀的栋梁之才”,
那么他们本身是成功的吗?他们自己的成长,有什么值得肯定的成就吗?
其实,一个真正成熟的人,是不会去干预别人的生活,
而恰恰是那些失败者,他们根深蒂固的思想,他们一败涂地的人生,
促使他们不能够接受别人比自己优秀,不能够理解别人为什么活的比自己好,
于是乎,他们开始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人生,
这种固执,或者说这种不自知的自负感,并不是他们活得很自信,
而是他们太自卑了,他们害怕自己失败的人生被别人拆穿或者点破,
所以便来个先发制人,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
这就像是网络上有个段子,说蠢货是怎么跟聪明人辩论的呢?
蠢货先把聪明人强行拉低到跟自己同一个层次上,
然后用丰富的“经验”去打败对方。
虽然这个段子本身有戏谑的成分,但其根本,也确实证明了那些根深蒂固的偏见,
并不是什么优秀的,值得接受或理解的观念:
有些人之所以固执,并不是因为有套路所以刻意而为之,
他们的固执,只是蠢,
是真的蠢。

一个愚蠢的人,往往并不会知道自己的愚蠢,
他们会把一些自以为合理的言论公布于众,全然不考虑这些自以为合理的言论,
是不是真的足够合理,
比如上面所举的例子,当长辈指责晚辈的时候,
这些长辈并不会深思熟虑,去考量自己指责晚辈的行为,
是否反而会暴露了自己的无知,会让所有人知道自己的眼界格局,
已经被这个社会所淘汰,
虽然他们很在乎自己的面子,试图用这样的方式赢得周围人的认可,
但是实际的效果,则成为了一种“越在乎什么,越失去什么”的结果,
一个愚蠢的人,之所以不知道自己的愚蠢,
是因为他们的思维与行为,完全无法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
无法与现实接轨,更没有办法用理性的态度,
去审视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
愚蠢是一种病,
而根深蒂固的愚蠢,
则是一种无药可救的恶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