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想要实现某种目标,或者想要变成理想中的自己时,都应该把焦点放在“行动”上。只有行动起来,才会发现自己好的地方和坏的地方,以及应该改善的地方。至于改善的方案是否有效,是需要通过行动来进行判断的。
因为成功的关键在于行动,所以“人类的意志和感情”是靠不住的。你越是想“我一定能行”“我必须努力”,一旦事情不顺利,就越会觉得“我不行”“我运气不好”,对自己的评价大幅下降。
几年前,由于老板内部培训需求的增加,课程开发的压力就压得我有点喘不过气来,虽然领导也知道我的难处,没预算,缺人手,但是老板发话了,也不能不做啊。在没有外部资源的情况下,当时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自行开发,一是内部讲师;但无论哪一个都不是短时间能够解决的。
当时我是两条路一起走,走着走着,课程开发就遇到了困难;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需求课程方向,我也不擅长啊,怎么办?一下子就陷入到焦虑中。当时是四处求助,到处想办法,怎样才能解决课程开发问题。
一边焦虑,一边咬牙鼓励自己,我要努力,我能行。这时看到了办公桌书架上那本《这样读书就够了》,想起来,当初看秋叶书时,里面介绍到赵周的《这样读书就够了》,好像是可以解决我所面临问题的,谁知买回来放了大半年,一页都没翻过。
想到这,急于解决问题的我,赶紧上微信搜了上海拆书帮分舵;找到以后,赶紧联系,预约参加活动;现在回过头算算,从第一次参加活动,到最终决定参加拆书帮进行学习,整个过程差不多又延续了好几个月。
其实想想,自己也是蛮怪的,一边急于解决问题,一边又谨慎小心的旁观不采取行动;一边自己给自己打气,我要努力我能行,一边又不放心新的方法;不确定是否能帮到自己解决问题。
所以,2021年会,喜乐打出的核心价值,就是“干就完了”;先行动,后完美,边做边改善。
年后,参加了总舵拆研班,记得,本来应该去年10月就参加拆研11班的,但当时,想到刚换届,或许会有很多事情;而且10月第一期线下训练营,估计会很忙,于是,虽然渴望加入拆研,收获进步和成长,但有没底气,担心时间无法协调,最后选择了推迟。
加入拆12班,开始自我挑战,因为没人管你,没人给你打气,做或不做,快或慢,都取决于你;很神奇的一个组织,我在开营后的第一周,就完成了一阶段挑战任务,完成一阶段任务策划,启动了自我挑战的日更计划。
接下来一发不可收拾,没人推你入坑,全是自己跳坑,一阶段就把一、二阶段挑战全部完成,其它必做任务也筹备的差不多了;还主动跳了分舵的训练营、拆书课的坑,跳了总舵拆书讲座教练的坑,感觉自己就躺在坑底。
想想,这次跳了这么多坑,领了这么多任务,但是每天的安排都挺顺,并没有出现自己过去所担心的问题,其实这也说明,很多时候,顾虑都是没必要的,行或不行,做了再说,有问题边做边改就是,我就是爱想太多。
而且,在持续挑战和行动的日子里,我发现过去有些模糊和混乱的思绪越发的清晰起来,以前总是想,自己要做点小事业,做点副业,要带大家搞事情,但是如果连续几个问题下来,会发现自己很多东西都说不清楚,自己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前进,该做些什么。但是现在,我觉得,真没那么复杂,一边做一边想,一边走一边改。
过去总是思考,以后自己的主题方向到底是什么?从2级想到3级,一直没想明白,反而是短短的日子,在行动中,找准了方向。
加油!持续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