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昭君,我想记录我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今天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1583天。
嫉妒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是恐惧担忧他人优于自己的心理状态,是一种不愉快的心理状态。
适度的嫉妒,也许会让人看清自己的短板,积极进取,努力超越对方。但切记过度嫉妒,它会让人生活在痛苦之中,可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养育者要警惕孩子过强的嫉妒心,不要让这种情绪长期支配孩子的生活。甚至有时候孩子的嫉妒是家长激发出来的。以下几种行为你有没有做过呢?
一是用爱试探孩子。遇到别的小朋友主动示爱,或者假装不理自己孩子,而孩子却急着想跟自己,试图用这一点来证明自己家小朋友很依赖自己,很喜欢自己。
偶尔一次两次无伤大雅,但如果总是拿爱威胁和试探孩子,孩子屡生嫉妒,时间久了嫉妒心就会吞噬孩子,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这种行为如果用在自家的兄弟姐妹中,不仅不能增进他们的感情,反而会让孩子更仇视对方。
二是用比较引发孩子的嫉妒。一些养育者经常会说:“你看谁谁谁学习很好,你要向他多学习”,“你看姐姐会背唐诗,你会不会呢?”,“这小朋友多才多艺的,真棒呀”……
我们以为引入竞争机制,会让孩子变得更好。实际上,孩子也很敏感,一旦感觉到养育者不满,心里会有落差,缺乏安全感。
拿孩子做比较,其实对孩子是一种否定。嫉妒,很多时候就来源于比较。不放下比较,嫉妒就永远不会消失。
试探与比较你们做过吗?
其实,孩子有嫉妒心是正常现象。当孩子长大了,自我意识逐渐发展的时候,他们会更加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的评价更为敏感,孩子会通过与他人的比较认识和分析自己。
嫉妒表面上是对别人不满,实际上反映的是对自己的不满。孩子内心的一些情绪是自然的,但养育者一些有意无意的行为,都在无形之中激发了孩子的嫉妒心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