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一九年二月十五日《新青年》第六卷第二号,署名唐俟。本文中,鲁迅将批判的方向指向了沈泊尘和他的讽刺画。
鲁迅所批评的讽刺画,刊载于上海《时事新报》星期图画增刊《泼克》,由沈泊尘作。这批漫画共六幅,因为鲁迅认为这些漫画骂了“主张废汉文的人”和“主张新文艺的人”,所以进行批驳。
沈泊尘是“五四”时期颇具影响的美术家,也是我国近代漫画家中的佼佼者。画家叶浅予曾评价说,“中国漫画历史上有三位大师:上世纪初出了个沈泊尘,20年代出了个黄文农,30年代出了个华君武。”
![](https://img.haomeiwen.com/i29837387/3565197024ed5d6b.jpg)
1918年9月1日,沈泊尘和弟弟沈学仁、沈学廉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本专门的漫画刊物《上海泼克》,但仅出版了4期,就因沈泊尘生病去世而停刊。除此之外,沈泊尘也在上海《时事新报》图画增刊《泼克》上发表漫画作品。“泼克”是英文“Puck”的音译,英文原意为“精灵”的意思。后来,因为莎士比亚名剧《仲夏夜之梦》中,一个善良而顽皮的小精灵名为“泼克”,英国人就以“泼克”命名专以诙谐风格讽刺世人的杂志,这也是上海的漫画杂志用“泼克”这个名字的由来。《上海泼克》以发表漫画作品为主,每期约刊40幅漫画,穿插刊载诙谐的政论、时评、杂文。沈泊尘凭着锐利的观察、深刻的寓意和明朗的表现手法,揭穿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军阀的黑暗统治,对当时社会存在的种种不良倾向如吸鸦片烟、赌博等进行了无情的讽刺。
![](https://img.haomeiwen.com/i29837387/859e0617b4b9a243.jpg)
前文所提到的,沈泊尘在上海《时事新报》星期图画增刊《泼克》上发表的六幅漫画作品,现在已经找不到,自然也就弄不清楚原作者的用意,也因此很难弄清鲁迅对他的批判是否存在误会了。目前能查到的只有这六幅漫画的文字说明,“某新学家主张废弃汉字;然习罗马文又苦于格格不入,乃叩诸医生问焉;医生请以罗马犬之心易其心;某新学家易心后试读罗马拼音,人聆之则居然罗马犬吠也!“字面上看来,确实是讽刺主张废除汉字的人。不过从我们了解到的史实来看,鲁迅虽然支持用白话文替代文言文,也未必支持废除汉字。他只是指出,这些“讽刺主张废除汉字的人”的漫画刊登在《泼克》上,而“泼克”二字来源于英文,也并不是汉字。
![](https://img.haomeiwen.com/i29837387/8cb9de92be006b29.jpg)
这以外,沈泊尘还画了四幅漫画讽刺新文艺和外国偶像,但鲁迅指出,“泼克”(漫画)本身就是新文艺的一种。文末,鲁迅干脆地直说,“即使所崇拜的仍然是新偶像,也总比中国陈旧的好。与其崇拜孔丘、关羽,还不如崇拜达尔文、易卜生;与其牺牲于瘟将军五道神,还不如牺牲于 Apollo。”Apollo,指阿波罗,希腊神话中光明、艺术与健康之神。
和前面的几篇杂文一脉相承,鲁迅仍然在鼓吹新文艺、批驳国粹派。只不过作为中国漫画的开拓者的沈泊尘,不知为何会与鲁迅产生了争辩,要知道在反封建这个大前提上,两人原本应该是同一阵营的。一般的看法认为,鲁迅和沈泊尘,只是关于艺术的理解不同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