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成就与幸福

成就与幸福

作者: 老鱼_a32c | 来源:发表于2018-05-22 13:58 被阅读0次

    成就(accomplishment)。塞尼亚认为,有人为了成功、成就、胜利、成绩和技艺本身而追求它们,她对真实的幸福理论的这一质疑带来了这个元素。我逐渐相信她是对的,前面提到的那些暂时的状态(积极情绪和意义,或者进一步说,愉悦的人生、有意义的生活),不能包括人们所有的终极追求。还有两样东西也对“幸福2.0理论”有所贡献,但并不是追求快乐或意义的副产品。

    成就(或成绩)往往是一项终极追求,哪怕它不能带来任何积极情绪、意义、关系。最终改变我想法的是,我经常打复式桥牌,和许多最伟大的牌手一起打过。有些人打桥牌是为了提高、学习、解决问题、享受心流。他们胜固可喜,败亦欣然,打牌的目的是感受投入,获得积极情绪,甚至是直接的快乐。不过,另一些人打牌则就是为了赢。对于他们来说,如果输了,无论他们发挥如何,都是一场灾难;相反,如果赢了,哪怕是“卑劣的胜利”,也是好的。有些人甚至会为了赢而作弊。胜利似乎并不能为他们带来积极情绪(许多冷静的高手说他们获胜时什么感觉都没有,只是迅速冲向下一把牌,或者下下棋以等待牌局再开)。胜利也不会带来投入,因为他们太在乎胜负。这当然也和意义无关,因为桥牌不可能是什么可以超越自我的东西。

    为了赢而赢,也常见于对财富的追求。有些富豪积累财富,然后举办惊人的慈善活动,把它散去,比如从最开始的约翰·洛克菲勒和安德鲁·卡内基,到现代楷模如查尔斯·菲尼、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洛克菲勒和卡内基的后半生都在忙着把他们前半生赚来的钱捐给科学、医药、文化和教育事业。他们为自己的后半生创造了意义,但在前半生,他们是为了赢而赢。

    与这些“捐赠者”不同,还有一些“积累者”,他们相信,谁在最后积累的东西最多,谁就赢了。他们的生活是以赢为中心。他们输的时候,简直一切都完了,而且他们从不会把东西给出去,除非是为了赢得更多的东西。不可否认,这些积累者和他们建立的公司帮助许多人谋生计、建立家庭、创造自己的意义和目的,但是,这些只是他们追求赢的副产品。

    综上,我们要提到幸福2.0理论需要的第4个元素:其短暂的形式是成就,长期的形式是“成就人生”,即把成就作为终极追求的人生。

    我完全知道,几乎没有只存在第4个元素的人生(其他三种人生也是如此)。追求成就人生的人们,经常会完全投入到他们的工作中,也常如饥似渴地追求快乐,并在胜利时感受到积极情绪(虽然它们转瞬即逝),还有可能是为了更大的目标而赢。《烈火战车》(Chariots of Fire)里的埃里克·利德尔(Eric Liddell)说过:“上帝让我跑得快;当我跑得快时,我能感觉到他的喜悦。”不过,我仍然认为成就是幸福2.0理论的第4个基本独立元素,它能使幸福2.0理论进一步阐述人类的终极追求。

    将成就作为终极追求,也源于我读过的一篇最有影响力的文章。20世纪60年代初,我在普林斯顿大学拜伦·坎贝尔(Byron Campbell)的老鼠实验室工作,当时的动机总理论是“驱力降低理论”(drive-reduction theory),即动物的行为只是为了满足其生理需要。1959年,罗伯特·怀特(Robert White)发表了一篇离经叛道的文章——《对动机的再思考:竞争力的概念》,认为老鼠和人的行为经常是为了控制环境,这给驱力降低理论泼了一大盆冷水。当时我们对它嗤之以鼻,但后来,经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我才发现怀特是对的。

    把成就人生加进来,也表明了积极心理学的任务是描述人们追求幸福的实际方法,而非规定这些方法。因此,添加这个元素绝不等于是推荐成就人生,或是建议你放弃自己追求幸福的路径而去追求成就。我把它加进来,是为了更好地描述人类在无强迫的自由状态下会选择追求什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就与幸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nvh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