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说一个人“怂”(二声),是说他/她软弱、胆怯、没担当,这应该是个贬义的词了。但是看着这个字,上下结构,“心”上“从”, 总觉得不应该啊!
特意去查询了字的出处,怂(三声)本意应为1. 同悚,惊惧的意思 2. 鼓动他人、撺掇他人去做事(怂恿)。
据说这个字还和钱钟书和杨绛的浪漫爱情有关,所谓的“一字情书”,为后人津津乐道。
杨绛曾给钱钟书写过一封信,信中只有一个字“怂”字,这完全没有难倒钱钟书,提笔给杨绛写了回信,只有一个字“您”字。一来一往,试探中隐藏几许深意,回复中坦荡真心和聪慧。
一个“怂”字,在问“你的心上有几个人?”, 一个“您”字,说明“心上只有你”啊!
这个字怎么就被“玩坏了”呢。
年纪渐长,发现自己越来越“怂”了。年轻时心高气傲,世界在我掌中,现如今觉得,世界玩弄我于股掌。
收息敛气,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儿,不惊惧变化无常,不盲从人云亦云,顺从自己的本心即可。生活打磨了身上的棱角,但心里的“精气神儿”尚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