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5490851/4d1502a8e76ed9c5.jpeg)
世界上只存在两类心理师,一类是来访者已经自杀了的;还有一类是来访者将要自杀的。
毕竟,大部分的来访者都是带着不良情绪走进咨询室的。这就意味着,即便心理师已经尽力做了所有能做的工作去防护、去阻止、去挽救,然而依然不一定能彻底消灭来访者自杀的可能性。
当悲剧发生的时候,别有用心的媒体或者由悲转愤的家属,可能会炒作或者控告心理师渎职导致来访者自杀。
之所以说心理师是高危行业,不仅仅是因为来访者自杀给他们带来悲伤和内疚,而且,他们还会面临不公平的指控。
如何让自己洗脱这些莫须有的罪名?一份完善且得体的危机个案记录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从前,我总是将咨询笔记和咨询记录混为一谈。实际上,咨询笔记是心理师自发记录的关于感受、体会、心得以及想要继续思考的问题和有待解决的困惑,更像是一份“日记”;而咨询记录则更像是“文件”、“档案”、“呈堂证供”,它是心理师必须完成的强制性工作。
危机个案记录有别于一般的咨询记录,它更倾向于心理师对来访者自杀或自伤行为倾向的评估结果,以及评估的依据,还有准备采取的措施。
写记录的过程,其实也可以帮助心理师逐渐发展出一种更加谨慎的工作习惯,避免疏忽和错误的发生,从而更好地保护来访者。
记录中应当对可能导致自杀的各种风险因素逐一评估,并客观记录下评估依据。即便评估结果是低风险或者无风险,也应当审慎记录。
比如说,吸毒、酗酒或药物滥用的情况,患有慢性疼痛疾病、绝症、重症等经历;或者是既往有过自杀企图,有精神病史、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或是边缘型人格障碍;糟糕的家庭环境、敌对紧张的人际关系;家庭成员或者关系密切的亲友中有过自杀行为的等等,这些都是高风险因素。
另外,还有从统计学的角度自杀高发的年龄段和性别,也是需要纳入评估的。不过,对于这一点,我始终怀有疑惑。统计学上,男性自杀风险高于女性,青春期前后是自杀风险最高的年龄段。
在我的印象中,原本以为女性自杀风险高于男性。后来想了想,其实,或许在自杀成功的人群当中,男性的确是多于女性的;因为,那些“不想活”的女性或许更多的是有“自杀观念”或者“自杀姿态”;而且持有“自杀观念”的人中,女性往往比男性更容易透露自己的观点并向外求助,而男性则斩钉截铁地实施了“自杀行为”。
无论如何,生命的逝去是一件令人悲伤扼腕的事情。无论是精神科医生还是心理师,都肩负着神圣的助人使命,如果没有做好准备,最好不要贸然涉足这个行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