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想法读书
你是否依然渴望成功,却不曾如愿

你是否依然渴望成功,却不曾如愿

作者: focus要环游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16-07-10 14:31 被阅读55次

我从未后悔八年前自己做出的选择,但我知道那个选择对我而言是错误的。

八年前,高二,文理分科。

不知道你们读高中的时候有没有这样的观念:理科学不好、脑袋比较笨的孩子,才去学文科。

我当时就知道这句话是天大的幼稚,但还是无法掩饰那颗不成熟的心脏想要证明自己并不笨的决心。当时在读的班级算是全校最为顶尖的班级之一,学理科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高一暑假结束后开学第一天,班里少了两个人,多了两个新面孔,一切改变没有掀起任何波澜。

我把高二崭新的课本全部拿出来,摊开在桌面,深吸了一口气。

文理分科对当时的我们来说其实是一件大事,是真正自我认识和自我选择的开始,但是我们在看似自主决定的同时从本质上放弃了选择权。

我们的理科科目除了公共课英语、语文和较难的数学之外,还有物理、化学和生物,语数外因为基础扎实所以成绩较为稳定,物理是我强项,也不担心。我的死穴是化学。

永远搞不懂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现象让我一团乱麻完全没有头绪。

化学课,老师常在黑板上出一道练习题,然后走下讲台,听到老师脚步声逼近、同桌刷刷地在白纸上写着什么的时候,我的心常常惊慌失措,攥紧手里的笔反复不停地重复抄写题目里那几个关键字,毫无思路。

高考,不出所料地败在理综上。更可笑的是,直到我拿到那本《高考志愿书》才知道,我想学的专业,比如新闻和语言,在我们省只要文科生。

“很少有人会触及表面,而更少有人会竭力深思自己的经验”。

听多了来自外界的声音,我们常常忽略了关注自我,丹尼斯的《成功心理学》在自我意识一章抛出这样几个问题:

你曾静下来询问自己对人生的要求是什么吗?

你是否正行驶在正确的方向上?

在你得到你想从生活中获得的东西之前,你必须知道你是谁,你想走向何方。

几经波折,我终于还是回到了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专业,虽然偶尔有朋友会说:“如果你当初学文,直接考某某大学,一定比现在顺利多了。”没有经历过,谁都不知道当初如果换一种选择会怎样。我没有理由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但着实后悔没有在那个年纪里学习认识自己,对自己负责。

人所付一生努力无一不在追求成功,但成功是什么?

对于二十多岁略显浮躁的我们来说:

薪水高算成功,留在大城市算成功,公司知名度高也算成功。

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些行业,待遇让人心生羡慕。拿互联网行业来说,初出茅庐的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动辄年薪二十万遥遥领先于同龄人,很多年轻人不论专业擅长与否皆趋之若鹜。进入这一行才知道工作压力大、加班严重、身体素质每况愈下,随着年龄增长学习能力不断下降,最新的编程语言越发难掌握,没有强烈的爱好和静下来的定力很难坚持,原来这一行并非所有人都适合。

丹尼斯说:

成功是一生的成就,它来自你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所创造的一种有意义的感觉。这种成功不是由其他任何人所赋予的,也不会被其他任何人所剥夺。

在我看来,这种源自工作和生活中所创造的有意义的感觉在于你内心的舒适感。那么,如何获得内心舒适的成功?

1、关注自我,把重心放在自己的内心

刘同若当年听爸爸的话学医,也不会成为今天的畅销书作者,不会有如此引起一代人共鸣的《谁的青春不迷茫》。

别人的成功千奇百种,你的成功当与众不同。

不需要满足所有人的品味,不需要盲目听从年长者的成功论,不需要为了迎合而委屈自己的追求,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

2、从此刻起,学会对人生负责

不知道你有没有相似的感受,在某一个不经意的瞬间,你发现,从此刻起我的每一个阶段每一项任务都务必要完成,否则我将失去选择权。

我会出现这样的恐慌是在研究生一年级准备司法考试的时候,那之前我的生活准则是随遇而安、顺其自然,那时候身边很多前辈都在找工作,听闻他们处处碰壁的心酸史,我第一次产生了这样的感受:我选择的,我要做到,必须做到。

有这样的感受结果往往是令人满意的,事实是我确实做到了。

人在心历路程上,不能偷懒。

3、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生活习惯

丹尼斯在《成功心理学》中为我们提供了全面的心理测试和应对策略,从自我意识、目标和障碍、自尊、积极思考、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和资源管理等方面阐释如何通往成功的路。拿自尊一章来说,我从小被家长和老师评价自尊心较强,读完本章才明白我的一些表现并非如他们评价,竟是一种低自尊的表现,这对我人格的修炼有着莫大的帮助。

4、平静、积极、淡然

成熟的内心是表面平静,遇事积极,无论成败,皆淡然处之。

这亦是我所追求的成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是否依然渴望成功,却不曾如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nxd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