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原生家庭想法
中国式的“父母”思维,对一个人到底有多大的影响?

中国式的“父母”思维,对一个人到底有多大的影响?

作者: 许冷冷呀 | 来源:发表于2020-03-14 22:03 被阅读0次

    01

    图片均来自插画师Pascal Campion

    今早打开微博,看到“原生家庭”四个字又挂在了热搜上。

    之前看《欢乐颂》的时候,大家对樊胜美的家庭特有共鸣,但我不是。我对关雎尔那种父母借着爱之名,掌控女儿的各种行为更感同身受。你无法去说父母的不是,因为他们的确很爱你,但这种爱最后也会让人心理变得扭曲。

    我无法界定自己现在的性格、人格、价值观等等是不是原生家庭造成的。我之所以这样说的原因是因为,原生家庭是指父母与儿女的家庭,而我成长的环境是由父母、姨父、外公外婆共同决定的。

    这样说来,似乎会比那些跟着父母长大的孩子情况要更复杂些。

    父母在我的成长中几乎是缺席的,和他们的生活处于一年级之前、大学毕业之后。父母俩人文化程度都不太高,好在他们在大城市打拼,思想相对比较开放。

    他们对我很好,会在能力范围内为我提供最好的生活。但是,我要的不是物质,而是心灵上的陪伴。

    自从一年级送回外婆家念书后,我在某种意义上成了留守儿童。虽然我极不想承认这个身份,但老师告诉我说,爸爸妈妈常年不在身边,托其他人照顾的就叫留守儿童。好吧,我无奈的默许了这个身份。

    后来与父母的见面时间拉长到半年或一年,经常有人问我:“你会想他们吗?”我说时间长了就不想了。

    即使这样,我仍清晰的记得,每次开学从父母身边回老家念书,我都会难受一个多星期。晚上在家睡觉哭,上学下课休息的时候也在偷偷地哭。好在年少无知的时候,人的思念是可以随着时间慢慢磨平的。

    大学毕业后,终于来到了父母早已立业的城市。心想着,终于能够和父母待在一起了,才发现在父母的眼里我早已到了适婚年龄。

    父母对我的爱从没变过,但是他们表达的方式永远会让人抓狂。

    谈到婚嫁问题,我妈说:“把你嫁出去我的第一个任务就完成了,接下来就是催着你妹妹了。”

    谈到以后生孩子的问题,我妈说:“为什么会有不想生孩子的想法?你不生孩子我把你养这么大干嘛?”

    ……

    一开始我特别喜欢反驳,时间长了发现,没有什么意义。

    由于成长期的长时间分离,长大后的我有个特别不好的习惯,走到哪里都希望有妈妈陪伴,只要与妈妈待在一起就很有安全感。

    偏偏我妈是个喜欢自己清静的人,一遇到我表达出自己想和她待在一起的需求,她就会说我一句:多大了?怎么这么没出息?

    渐渐地,我学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感。

    02

    图片均来自插画师Pascal Campion

    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时光,我是跟着外公外婆长大的。还是一样,所有人都将满满的爱给我,尽心的呵护我。但长大后,我总能从自己的性子里发现这些人的影子。

    小时候的外婆因为家里贫穷,只念到二年级,但她清楚地知道读书能够改变命运。每天对我的教育就是:“你得好好念书,以后书念不好只能留在农村养猪。”

    小时候将这句话当真了,还在背地里偷偷哭了一场,问自己要是真的留在农村养猪怎么办?

    父母们在钱的那一方面几乎都会尽量满足我,但是外婆永远会在我的面前念叨父母的苦。我知道这样能够让我理解父母的不容易,但如果从一年级经常念叨到六年级,这种观念就会在我的脑海里根深蒂固。

    所以,我打小就非常抠,即使遇到喜欢的东西能不买就不买。放假回到父母身边,爸爸带我出去买东西随便我挑,我第一眼就是看价钱,贵的一律不要。后来,我就被他们说成没出息,让我挑都不挑,还嫌贵。

    我对自己说,别人赚得钱都太不容易,等以后自己赚了钱想买啥再买啥吧。后来发现,一旦过了那个年龄,当年喜欢的东西也会变得没感觉甚至是讨厌。等到喜欢的东西出现买回来时,又被说是有钱就知道瞎买。

    我觉得自己活得很矛盾。

    图片均来自插画师Pascal Campion

    03

    初一到高三,我就跟着姨父一家三口生活了。因为从小姨妈就时常在我身边,所以和他们一起生活还算是有亲切感。

    在所有事情中,我唯一不能否认的就是,真的所有人都对我很好,尽心尽力照顾我,但有些行为、观念还是深深地影响了我。

    由于姨妈心疼我父母不在身边,所以对我的照顾超出了自己的儿子,也就是我的一个弟弟。但他们毕竟不是自己的父母,几乎所有事情我都是听话照做。因为父母们也嘱咐我了,一定要听话。

    对!就是“听话”这个词。他们说一件事让我做我就会照做,否则惹得姨妈不开心又哭了起来,然后朝我哭诉说她对我不好吗?

    这几年我才知道一个词,叫做“控制欲”,这个词真的很可怕。因为年幼,所以大人们觉得必须得听他们的;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我会觉得不听话是给别人添麻烦。

    从小到大,我都活成了别人眼中的乖乖女。在我的成长中,控制欲已经远远超过父母的范围了,它里面还包括姨妈、外婆等人的控制,这也就造成了成年后的我没有主见,然后又被说成没出息。

    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后,曾和他们聊到这些问题。看得出来,那也是没办法的情况下才将我寄养在别人那里。因为我提出的种种不满,父母们也渐渐地在往某些好的方向改变。

    都说为人父母不需要考试,但我也理解第一次身为父母,因为生活所迫,才不得已做了某种选择。

    也许,性格使然,我总喜欢找个说得过去的理由理解他人。不是因为我真的放下了,而是我总得让自己活得稍微舒坦点。

    图片均来自插画师Pascal Campion

    04

    前几天刚看了一部电影,叫《我亲爱的甜橙树》。小男孩泽泽的原生家庭是如此糟糕,即使在父母身边,也没有关心可言。

    母亲早出晚归,靠着一份微薄的工资支撑家里所有的开销。父亲失业在家,怒气都撒在泽泽身上。

    还好一个叫老葡的老人的出现,给了泽泽温暖与关爱,让他重新找到了人生目标,活出生命的价值。

    最动容的一幕要数影片最后,泽泽与火车赛跑,在火车到来的前几秒顺利地穿越了轨道。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泽泽实现了自我成长,成为了一个拥有独立精神的人。

    假如可以期待,我希望生命中也能出现一个像老葡这样的引路人,告诉我该如何成为我自己。

    假如可以期待,我希望我能待在父母的身边长大,我确信的是他们会比泽泽父母好上几十倍。

    但一切不可倒回,唯一能做的是学习自我解救。

    说是“解救”,可能有点重了,但我找不到更好的词来形容了。

    以前的我会想着如何改变他人,但现在我知道,人的想法一旦根深蒂固就很难改变。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尽量去回忆些美好的时光,毕竟我的成长经历没有糟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每个人都会有过错,我不能保证以后的我,为人父母不会犯错。我时常告诉自己宽容一点再宽容一点,身边所有的人都没有恶意。我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放过别人,更是放过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式的“父母”思维,对一个人到底有多大的影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nyos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