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十六)

作者: 付朝兰 | 来源:发表于2019-11-24 08:06 被阅读0次

婚姻(十六)

文/付朝兰

婚姻需经营

钱财量力行

孝顺父母亲

儿孙皆安宁

1

本亮和宝英老家是一个乡镇的,八四年经媒人介绍认识订婚,一年后结婚。

本亮爸爸在济南济西机务段上班,是火车司机。他单位有一些一个市的老乡,也有一个乡镇的几个部队转业一起来的战友。他们家和秋香姐认识,秋香姐嫁给了几里外的长荣哥,长荣哥的爸爸也在济南济西机务段,巧的是他们还在一个单位,都是火车司机,两家因此走的比较近。

八六年本亮和宝英的儿子出生了,他们两个和家人都笑的合不拢嘴,计划生育年代,生个男孩在农村有足够的面子。传宗接代是农村老一代人的思想观念,它根深蒂固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本亮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爸爸在济南上班,他们兄妹三个都在老家跟着妈妈上学的上学,种地的种地。姐姐前几年出嫁了,姐夫是老师,家庭条件也挺好的,姐姐嫁过去没受委屈。妹妹还是学生。

八八年本亮和宝英也接到爸爸报来的喜讯,可以接班。只是年龄有限制,需要想办法。

本亮的妹妹知道自己年龄正符合条件,留给爸妈说出她的想法,哪成想爸妈不同意,他们说女孩子要什么工作,等将来找个好婆家,男人挣钱养家就可以。

在爸妈那里碰壁的本亮妹妹特别伤心,她找姐姐让姐姐,姐夫说服二老,男孩女孩接班都一样,挣了钱更会孝敬他们。

本亮姐姐,姐夫特地跑了一趟娘家,由本亮姐夫给二老做思想工作。说现在女孩也是半边天,干好了将来也能把哥哥,姐姐,嫂子,侄儿一同带到济南发展。旧思想,老观念最好不要停留。谁符合条件就让谁接班,这样实事求是才好。

宝英不同意姐姐,姐夫的说法,她认为本亮接班对他们的家族有好处。将来孩子们都是城镇户口,上学,工作都是农村人渴望不可及的。为此她们姐妹还闹起别扭。

本亮爸妈主意一定,谁给做思想工作都没有用,就是不再更改。

本亮妹妹拗不过老人,也说不过哥嫂,自己越想越气,感觉家人没有一个疼爱她的,活着也没意义了,不如就这样结束生命。

那个年代每家每户都会储存农药,因为种植棉花,需要乐果,所以都是买几瓶放家里。本亮妹妹把家里的乐果放在自己房间,哭过的脸眼睛红肿,脸上写满惆怅。长长的辫子仿佛也失去往日的风采,她在院子里的脸盆内洗了洗脸,回屋梳梳头发,把辫子辫的好看些,然后又找出平日里不舍得穿的新鲜一些的衣服,拿出乐果,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美丽的姑娘,今天你就要去天堂了,那里没有人间的凄凉,全是满满的爱。为了那份爱干杯,她一饮而尽,一瓶乐果喝下肚。

生命其实非常脆弱,你想一下子结束好像还不太尽人意。本亮妹妹承受着乐果对身体的侵蚀,痛的难以忍受,但是她铁了心要走,就没有让喉咙发出任何声音。反而微笑着等待那一刻的到来。

等到家人发现本亮妹妹时,她已经没有了任何生命迹象,一家人为了这个孩子的离开难过,傻孩子,不接班就不能生活了吗?比起生命来,任何事情都是九牛一毛,不值得啊!可是说什么都晚了,人已经走了。

本亮和宝英感觉对不住妹妹,没有及时跟她沟通,让妹妹早早离世,后悔莫及。

二老没有责怪儿子和媳妇,这事不怨他们,是女儿想不开,她的命该如此。就当自己没有生养过她,虽然这么想,两个人还是流泪,毕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啊。

本亮妹妹的离世,让附近村里有接班的家庭,及早有了应对措施,避免了类似事件发生。减少了家庭痛苦,减少了冤屈。

2

本亮一家三口来到济南,本亮接替了爸爸的工作。妈妈也在妹妹走后来济南跟爸爸一起住了,所以老家就只有姐姐留在那里,过着她们的生活。姐姐偶尔在不忙时来济南看看爸妈。

本亮按时上班,家里由宝英照顾,一家人在一起吃饭,宝英负责所有家务,还有自己的孩子。

本亮妈妈因为女儿寻短见,一直都很内疚,嘴上不说,心里难受。总会偷偷流泪。本亮爸爸发现时,就会劝她想开些,养孩子是防老的,她倒好还没出嫁就把自己的命弄丢了,说明她心狠,没有把我们放在心上,所以没有必要老想她,就当作没有生养这个孩子吧。自己身体要紧,你哭病了还不是要麻烦儿子,媳妇照顾。再说孙子那么小,我们还要看孩子。以后多看孙子,孙子是咱们的开心果。

小孙子的确是开心果,他会蹒跚学步,逗乐奶奶爷爷,还会童声童气不停问为什么?有了宝贝孙子的萦绕,家庭气氛温馨好多。

日子一天天这样平凡过去,小孙子三岁开始上幼儿园,爷爷奶奶接送,宝英就找了份工作,赚些钱补贴家用。

零六年本亮爸爸查体发现,肝癌晚期,宝英陪着老人四处看病,也没有把老人从病魔手中拉回来。半年后老人去世。家里少了根顶梁柱,本亮妈妈和他们都沉浸在痛苦中。

本亮和宝英孝顺,爸爸走后,对妈妈百般照顾,一直注意老人的一举一动,担心老人心里负担重,想不开。还好妈妈只是比以前说话少了,其他没有异常。或许老人家失去的太多,再也不想让家人担心她,她要看着孙子上大学,娶媳妇,人生路还很长,要陪伴家人一起生活。

3

本亮是整个铁路小区有名的大孝子,自从他和宝英发现妈妈走路腿脚不方便,就承担起每天每顿饭的送达任务。

儿子上了烟台大学,大学毕业留在那里发展。本亮就把妈妈接到他房子里住,这样照顾起来更方便。以前是房子小,卧室少住不开,现在儿子不在家,就方便了。

孩子对老人的孝顺,不是装出来的,也不是自己说出来的,是外人评价来的。

谁家的孩子孝不孝顺,看老人家脸上的表情就好了,假如面带微笑,说话声音洪亮,又喜欢哈哈笑,不用说这家的孩子一定孝顺,反之就是不孝了。

本亮和妈妈,红光满面,一说话就笑,老人逢人就夸儿子媳妇好,不让她做一丁点家务,洗脚孩子们都给洗。真的过上了年轻时想也不敢想的幸福生活。

4

二零一七年本亮居住的铁路小区被征用,他跟姐姐商量爸爸妈妈那套房子,看看姐姐能不能直接给他。姐姐虽然在农村,家里就一个儿子,儿子结婚也有了儿子,姐夫是老师已经退休,每月有几千块钱的退休金,一家人日子过得潇洒,说不缺钱,比起富裕家庭也缺钱,但是兄妹情深,姐姐没有要房子,签字让弟弟办理过户手续。

本亮其实生活也不怎么好,妈妈后来身体不好,需要宝英全天候在家照顾,所以家里只有他一个人挣钱,虽说是铁路工人,现在收入也不高。姐姐能做到这样,本亮和宝英也特别感激姐姐。

一八年本亮妈妈去世了,老人家还没有等到拆迁政策下来就走了。送走妈妈,本亮和宝英商量,儿子媳妇孙女都在烟台,等拆迁政策下来,卖一套房子,去烟台买一套,这样济南也有家,烟台也有家,孩子们不用来回跑,他们两个可以过去住。一家人又可以团聚在一起,快快乐乐的生活,不需要多么富有,只需要每天的守候。

婚姻(十六) 婚姻(十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婚姻(十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oex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