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洛梅(美国心理学家)有一个比喻。他说现代人,都是“镜子人”,一个舞台中央的闪光玻璃球,就是很多面镜子,有社会人,职场,母亲,孩子……
这些镜子,每个都反映出一个别人期待的你。但这个球中心是空心的。缺乏自我的感知、体验、能力……
水晶球很耀眼,但这些光都是别人的光,而他自己中心,却是一片黑暗。当舞厅的灯光消失,白天来临,水晶球会呈现出惊人的平庸、暗淡、轻浮,如同突然失去美颜效果的一张脸。
别做镜子人了,做回自己吧!
如何判断自己是镜子人呢?
定了一个很大的目标,总是没办法完成;
做了很多事情,但内心彷徨,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东西;
与他人交流,总是不能好好表达自己;
有的甚至活到四五十岁了,仍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畏难、好面子、不知如何表达自己、不明白心中想要什么等等的问题,其实都是一回事---找不到关于真实的自己。
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觉?
跟一群人的狂欢,内心却是无比寂寞与空乏。明明很努力、很上进,但时不时脑海中会蹦出个问题,问自己:“为什么做了这么多,内心却感到是在浪费时间,毫无意义可言?”
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我们都有2个自己,一个是“希望的自己”,一个是“真实的自己”。
当我们与朋友畅想未来的时候,当我们刚制定完计划的时候,当我们刚读完一本书 ,获得一个新的认知的时候等,这个时候“希望的自己”就会出现。
希望的自己,就是活在自己脑子里的自己。
“真实的自己”,他是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关的自己,你做了什么事,有什么反馈 ,结果如何,自己是否得到提升等。即踏踏实实做事儿过程中呈现出的自己。
当然,做“希望的自己”比做“真实的自己”容易太多太多哈。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达克效应。就是一般能力越差的人总高估自己。能力越高的人越容易低估自己。
其实这就是一种“希望的自己”与“真实的自己”的一种认知偏差现象。
看不得别人好自己又想要,定了计划,比如早晨想写一篇文章,想写但又不敢写,畏难情绪严重,一边自卑,一边自大,心中充满纠结。
如何改变这种状态呢?
从真实的表达自己开始吧,比如:与人社交,不为迎合别人而说虚伪的话,对某样东西或某种建议,自己不喜欢或不认同,勇敢地表达出来。
朋友求助,自己能力有限无法提供帮助,勇敢地直接拒绝,而不是满口答应,拼尽全力,朋友却不领情。
《被讨厌的勇气》中有句话:“在意你脸的,只有你自己”。
勇敢地做自己吧,摆脱外界的层层束缚,摆脱自己的枷锁,如同一粒种子,奋力冲破外壳的束缚,根须虽弱,但慢慢扎根,终能抵抗暴雨的洗礼。
那时的自己,就好像这颗水晶球,外表不是那么光彩亮丽,但内心会发出微弱的光,这种光是充实的光,是真实的光,是属于自己的光,是快乐的光。
网友评论